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黨衛軍中的芬蘭志願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党卫军中的芬兰志愿营
Remove ads

黨衛軍芬蘭志願營(德語:Finnisches Freiwilligen-Battalion der Waffen-SS芬蘭語Suomalainen Waffen-SS-vapaaehtoispataljoona)是納粹德國武裝黨衛隊中的一個摩托化步兵營。該營由芬蘭志願者組成,在二戰中於東線戰場作戰。在這個營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該營都隸屬於黨衛軍維京師的「北方」(Nordland)團。芬蘭支志願營參加了1942年中期的高加索戰役以及1943年初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1942年末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敗,之後不得不撤出高加索地區)。1943年中期,由於為期兩年的志願合約到期,芬蘭志願營解散。芬蘭政府也不願允許更多的芬蘭人志願加入德軍。

事实速览 芬蘭志願營, 存在時期 ...
Thumb
1943年,黨衛軍中的芬蘭志願營成員返回芬蘭
Remove ads

組建

1941年初,芬蘭政府與德國達成協定,將徵召芬蘭志願者加入黨衛軍,為期兩年,但關於具體細節的協商一直持續到4月底。這也就拖延了後續工作。6月中旬,大約有400名擁有在冬季戰爭中積累的軍事經驗的芬蘭人被派到了維京師,這些人隨即分散到了維京師的各部隊中。其他沒有作戰經驗的芬蘭人則開始接受訓練,之後於6月1日加入了黨衛軍東北摩托化志願營(德語:SS-Freiwilligen-Battalion Nordost(mot.)),到了1941年6月底,東北志願營已經擁有了1000名兵員。當年9月13日,該營更名為黨衛軍芬蘭志願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不斷有新兵加入,最終該營的兵力達到了1180人。1942年1月初,芬蘭志願營被派往前線,加入了黨衛軍維京師的「北方」團的作戰序列,成為了該團的第三個營。當時已經有很多芬蘭人在維京師中服役,但芬蘭志願營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團的軍官和士官都是芬蘭人(維京師則是由德國人指揮的)[1]

芬蘭志願營委員會領袖是數學家羅爾夫·內萬林納[2]。芬蘭志願營總共在作戰中有255人陣亡,686人受傷,14人失蹤。[3] [4]

很多黨衛軍指揮官甚至海因里希·希姆萊本人都曾表揚過在作戰中表現優異的芬蘭志願營。希姆萊曾說:「黨衛軍的芬蘭戰士所到之處,敵人無不潰敗。」另外,芬蘭志願營及任何一名該營成員都從未因戰爭罪行而被指控。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