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內史 (秦漢行政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內史原本為周代官名,秦代時延襲,並掌管治理京畿地區(即京師)[1],後逐漸掌握地方行政,並由此而成為地方行政區名。秦內史地位相當於西漢時的三輔(即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治所咸陽[2]。漢初分置為渭南郡、河上郡、中地郡,至高帝九年(前198年)合為內史。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左、右內史。漢武帝時右內史改置京兆尹,左內史改置左馮翊、右扶風。
秦朝的內史
綜合近人譚其驤、馬非百、後曉榮的考証,秦內史轄縣可考者有41縣:
- 咸陽縣
 - 頻陽縣:秦厲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年)置。(《史記·秦本紀》)
 - 重泉縣:秦簡公時置。(《史記·秦本紀》)
 - 寧秦縣: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取魏陰晉,更名寧秦。(《史記·秦本紀》)
 - 下邽縣: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以邽戎地置。(《史記·秦本紀》)
 - 高陵縣:秦孝公置。(《元和郡縣志》卷二)
 - 藍田縣:秦獻公六年(前379年)置。(《史記·秦本紀》)
 - 杜縣: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置。(《史記·秦本紀》)一說後改名杜陽。
 - 芷陽縣
 - 雲陽縣
 - 廢丘縣
 - 斄縣:秦孝公時置。(《元和郡縣志》卷二)
 - 美陽縣:秦昭王時置。(《元和郡縣志》卷二)
 - 臨晉縣:舊稱大荔,為晉邑。秦厲共公六年(前471年)取其地改名。(《元和郡縣志》卷二)
 - 懷德縣
 - 郿縣:秦縣。(《元和郡縣志》卷二)
 - 戲縣
 - 商縣
 - 雍縣:秦縣。(《元和郡縣志》卷二)
 - 櫟陽縣: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置。(《史記·六國年表》)
 - 鄭縣: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置。(《史記·秦本紀》)
 - 麗邑縣: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置。(《史記·秦始皇本紀》)
 - 翟道縣
 - 槐里縣
 - 旬邑縣
 - 合陽縣
 - 杜陽縣
 - 好畤縣
 - 汧縣
 - 漆縣
 - 上雒縣
 - 衙縣
 - 夏陽縣:初名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史記·秦本紀》)
 - 戈陽縣
 - 武城縣
 - 虢縣:秦武公滅西虢置。(《元和郡縣志》卷二)
 - 酆縣
 - 船司空縣
 - 胡縣
 - 陳倉縣:秦縣。(《元和郡縣志》卷二)
 - 徵縣:秦縣。(《國語》韋昭注)
 
Remove ads
西漢的內史(渭南郡、內史、右內史)
- 渭南郡
 - 內史
 - 右內史
 - 中地郡守
- 宣義(前201年─前197年)
 
 - 河上郡守
- 閻澤赤(高帝時)
 
 - 左內史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