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球監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全球監控(英語:Global surveillance)是一種針對全世界的跨國大規模監控[1]。最初的全球監控行為,為1946年3月5日簽定的英美協定(此協定之參與國之後延伸至加拿大、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等共五國,又稱為「五眼聯盟」),宗旨在於共享各項軍事與機密情報,以有效因應冷戰時期變化的國際情勢。「五眼聯盟」與幾個「第三方」國家簽定了合作條款,最終在1971建立了代號為「梯隊系統」的全球監控網路[2][3]。
![]() |
然而,由於愛德華·史諾登在2013年曝光了全球監聽項目的國家秘密文檔,引發公眾對資訊時代隱私權的爭論,政府和主流媒體也受到廣泛的質疑[4][5]。
Remove ads
目標和方法
包括元數據和其他內容的收集、社交聯繫、財務支付監控、手機位置跟蹤、滲透智慧型手機、滲透商業數據中心、滲透匿名網路、監控飯店預訂系統、監控虛擬實境與大型多人線上遊戲、政治間諜。
國際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簽署情報共享的「1943年布魯沙協定」[6]。1946年正式簽署秘密條約「英美協定」,該協定全文於2010年6月25日向公眾發布[7]。「英美協定」條約後來修訂,加入包括丹麥、德國、愛爾蘭、挪威、土耳其和菲律賓等其他國家[7],不過大部分情報是由所謂的「五眼聯盟」共享[8]。也就是指下列講英語的西方民主國家及其各自的情報機構:
– 澳大利亞信號局[8]
– 加拿大通信安全機構[8]
– 紐西蘭政府通訊安全局[8]
– 英國政府通訊總部,由於英國曾是大英帝國的緣故,被廣泛認為是傳統間諜的領導者[8]
– 美國國家安全局,擁有最大的預算和「五眼聯盟」中最先進的技術能力[8]

Remove ads
參見
- 2013年司法部調查記者
- 恐怖份子金融追蹤計劃協定
- 美國最高機密
- 全球性問題
- 稜鏡計劃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