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兩輪選舉制
選舉投票制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兩輪選舉制(英語:Two-round system)是一種單一獲勝者選舉制度,旨在選出獲得大多數選民支持的候選人[1][2] 。兩輪制包括兩輪投票,在第一輪中獲得最多選票的兩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a]。兩輪選舉制是現今世界上最多國家用來選出國家元首的投票制度[3]。又稱兩輪投票制、兩輪多數制(two-round plurality)、前兩名決選制(top two run-off)。

概要
如果某選舉中沒有任何一個人過半數的選票,那麼選票最多的兩個候選人進入下一輪選舉,被選舉人不得投票。適用於立法機構和總統的選舉,比如法國第五共和的地方議會、國民議會議員和總統選舉:
- 總統選舉所採用的制度,在第一輪投票中得到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可當選為總統,如果沒有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得到過半票數,則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可以進入第二輪投票,第二輪投票中得票較多的候選人則當選為總統。
- 國民議會議員選舉採用的方式,如得票過半數即可當選,均未過半則得票率達12.5%者進入二輪決選,以得票最多者當選。
選舉方式
- 經過兩輪投票,以得票過半數者當選。例如法國第三、四共和國會兩院聯席選舉總統的方法。不過,當時規定直到選出結果為止,有可能變相成多輪投票。
- 經過兩輪投票,以得票最多者當選。例如德國威瑪共和的聯邦大總統選舉。
- 在首輪投票中擇得票最多的兩人,進入二輪決選,以得票過半數者當選。例如美國副總統選舉第二輪由參議院選出方式,現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在首輪投票中擇得票最多的兩人,進入二輪決選,以得票最多者當選:
- 兩輪均直接選舉。例如德意志帝國議會議員、上述的法國第五共和、巴西及智利等國的總統選舉。
- 首輪直接選舉、次輪間接選舉。例如智利1925年憲法規定總統第二輪選舉改由國會參眾兩院聯席選出,1989年後改為兩輪投票。
- 在首輪投票中得票達到門檻者,進入二輪決選,以得票最多者當選。例如上述的法國第五共和國民議會議員選舉。
- 在首輪投票中擇得票最多的三人,進入二輪決選,以得票過半數者當選。例如美國總統選舉第二輪由眾議院選出,但上一次眾議院選出已是182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事。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亦採用此一做法,規定如沒有候選人得票過半,則得票前三的人選需進入第二輪投票。如第三輪投票仍未有結果,則由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行第四輪投票。
- 在首輪投票中擇得票達到門檻前三人,進入二輪決選,以得票最多者當選。例如匈牙利於2014年汰除的國會議員選舉方法,得票率達到15%的前三人,或達15%卻不足三人則由得票最多的三人進入第二輪。
Remove ads
採用國家
總計有85個國家的總統選舉採用兩輪選舉制。不過,並非所有國家在現行兩輪選舉設出50%門檻,如阿根廷,總統候選人首輪得票超過45%、或至少40%且領先第二名10%即當選,否則得票前兩名仍須進行第二輪投票。在美國,有些地方選舉也採用這種形式,如路易斯安那州。另外也可能少數情形下直接當選。
以下是總統選舉採用兩輪選舉制的國家:[3]
注釋
- 絕大多數國家在第一輪有候選人過半的情況不會舉行第二輪(因為即使第一輪中所有反對該候選人的選民在第二輪中都支持其對手,該候選人仍將獲勝)。如果第一輪出現平局,或多名候選人獲得一定票數,某些國家允許第二輪有兩名以上候選人參加。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