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女投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38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面對日軍的進攻,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投入牡丹江的支流烏斯渾河而死,史稱八女投江。

歷史
八位女戰士皆隸屬於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下轄第5軍婦女團。1937年冬,日本增兵滿洲國,抗聯處於最困難的時期。1938年,為衝出日偽軍的包圍圈,抗聯開始「西征」。10月某日夜間,第5軍第1師的百餘人在烏斯渾河西岸宿營,準備天亮渡河。因生火取暖,被日軍密探葛海祿發現。駐紮在此時日軍,集結千餘人的日偽軍,對第5軍戰士形成包圍。天亮時分,當第5軍戰士正準備渡過烏斯渾河時,日偽軍發起進攻。冷雲等八人為掩護大部隊突圍,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在耗盡彈藥的情況下,八人投入烏斯渾河,全部犧牲。兩天後,突圍的抗聯戰士在殉難地兩里外的牡丹江河口找到五具遺體,就地安葬。後因烏斯渾河改道、牡丹江洪水,已無從查找安葬地。
冷雲八人戰鬥、犧牲的地點在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刁翎鎮三家子屯附近柞木崗山下的烏斯渾河渡口[1]。具體時間有六種說法,2000年後,於春芳等人考證的1938年10月20日得到普遍認可。相關紀念活動通常選擇在10月20日舉行。
Remove ads
八女投江的事跡最初見於抗聯領導人周保中在1938年11月4日所記日記。
我五軍關師長書范於西南遠征歸抵刁翎,半月前擬在三家方向擬渡過烏斯渾河,拂曉正渡之際,受日賊河東岸之伏兵襲擊。高麗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歷史之金世峰及婦女冷雲(鄭XX)、楊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軀……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1948年,顏一煙開始創作以「八女投江」為題材的電影《中華女兒》。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這部電影在上映後取得了成功,獲得1950年第5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自由鬥爭獎。
1962年,歷史學者開始對這一史實進行專業研究。當時,東北烈士紀念館在工作人員溫野的申請下,「八女投江」史實調研被列入了東北烈士紀念館的主要研究課題。通過溫野等人的調查,明確八名女戰士的名字和身世。同時,溫野還找到誤以為當時與女戰士同時犧牲的第五軍一師參謀金世峰。
人物資料
這8名犧牲的女戰士分別是:
Remove ads
紀念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建有八女投江紀念碑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江濱公園建有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 八女投江紀念地,1999年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2009年,八女投江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 2014年9月,被民政部公布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