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滿洲八旗

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滿洲八旗滿語ᠮᠠᠨᠵᡠ
ᡤᡡᠰᠠ
穆麟德轉寫manju gūsa[參2]),本稱八旗滿洲[註2],簡稱滿洲滿洲旗,旗下之人稱滿洲滿洲旗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由明朝末年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部分東海女真所組成,是八旗制度的最原始成員和主幹。

事实速览 滿洲八旗, 存在時期 ...

簡介

滿洲八旗主要來源於建州和海西女真,此外還有部分東海女真、少部分早期歸附的蒙古、索倫、朝鮮人、漢人、清前期歸附的雅克薩俄羅斯人、清中期歸附的西域回人金川藏人等等[參4],以最初跟隨努爾哈赤起兵的元勛和早期被兼併的他部部眾為主,按照女真人的傳統狩獵習俗,將他們編入各個佐領之中。1601年,隨着建州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以五佐領為一參領,五參領為一旗,組建黃、紅、藍、白四旗。1615年,又再度增編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旗,合為八旗[參5],當時旗下非女真族來源之人也隸屬於滿洲八旗,直到清太宗皇太極統治時期,才從滿洲八旗分出大部分蒙古和漢人人丁分別組成蒙古漢軍兩個獨立的旗分[參6]

作為八旗軍隊起家之根本的武裝力量,滿洲八旗對於後金及其後身清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有清一代得到了首崇滿洲的優待,整體待遇最高,在蒙古和漢軍八旗之上,處核心之地位[參7]。滿洲八旗按資歷深淺可分為舊滿洲[註3]滿語ᠮᠠᠨᠵᡠ
ᡤᡡᠰᠠ
轉寫fe manju)和新滿洲[註4]滿語ᡳᠴᡝ
ᠮᠠᠨᠵᡠ
穆麟德轉寫ice manju[參8]

旗內世家眾多,影響力較大的主要有費英東額亦都何和禮揚古利阿什達爾漢扈爾漢安費揚古阿山索尼康古禮巴篤禮恩德格爾明安等家族[參9]。滿洲八旗是當代滿族的直接前身和主要來源之一,也有部分滿洲八旗後裔因為種種原因誤報為漢族,如著名演員佟大為[參10]

Remove ads

注釋

    註:

  1. 清朝滅亡後,八旗衙門作為《清室優待條件》的一部分獲得保留,隸屬於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陸軍部,並由該衙門進行旗人餉銀髮放等善後工作。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將八旗衙門裁撤[參1]
  2. 雖然八旗制度中的滿洲、蒙古、漢軍號稱「二十四旗」,但在行政上始終「三旗聯一」,並不各自獨立為政,因此清朝時期(尤其是前期)的正式稱呼應是八旗(或旗色)在前,民族性命名在後,為「八旗滿洲」,至清朝晚期才訛稱為「滿洲八旗」並作為一個習慣性稱呼沿用至今[參3]。因旗下皆為旗分佐領,所以有時談及旗籍也稱滿洲旗分
  3. 又稱陳滿洲、老滿洲,或音譯為佛滿洲

參考資料

引用

    參:

  1. 清高宗御敕 & 傅恆等奉敕撰 1986,第96頁
  2. 劉小萌 1986,第55頁
  3. 杜家驥 2006,第34—42頁
  4. 劉小萌 1986,第1頁
  5. 金啟孮 2008,第5(概說)頁
  6. 杜家驥 2006,第71—75頁
Remove ads

來源

Remove ads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