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滿洲八旗
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滿洲八旗(滿語:ᠮᠠᠨᠵᡠ
ᡤᡡᠰᠠ,穆麟德轉寫:manju gūsa[參2]),本稱八旗滿洲[註2],簡稱滿洲或滿洲旗,旗下之人稱滿洲、滿洲旗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由明朝末年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部分東海女真所組成,是八旗制度的最原始成員和主幹。
簡介
滿洲八旗主要來源於建州和海西女真,此外還有部分東海女真、少部分早期歸附的蒙古、索倫、朝鮮人、漢人、清前期歸附的雅克薩俄羅斯人、清中期歸附的西域回人、金川藏人等等[參4],以最初跟隨努爾哈赤起兵的元勛和早期被兼併的他部部眾為主,按照女真人的傳統狩獵習俗,將他們編入各個佐領之中。1601年,隨着建州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以五佐領為一參領,五參領為一旗,組建黃、紅、藍、白四旗。1615年,又再度增編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旗,合為八旗[參5],當時旗下非女真族來源之人也隸屬於滿洲八旗,直到清太宗皇太極統治時期,才從滿洲八旗分出大部分蒙古和漢人人丁分別組成蒙古和漢軍兩個獨立的旗分[參6]。
作為八旗軍隊起家之根本的武裝力量,滿洲八旗對於後金及其後身清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有清一代得到了首崇滿洲的優待,整體待遇最高,在蒙古和漢軍八旗之上,處核心之地位[參7]。滿洲八旗按資歷深淺可分為舊滿洲[註3](滿語:ᠮᠠᠨᠵᡠ
ᡤᡡᠰᠠ,轉寫:fe manju)和新滿洲[註4](滿語:ᡳᠴᡝ
ᠮᠠᠨᠵᡠ,穆麟德轉寫:ice manju)[參8]。
旗內世家眾多,影響力較大的主要有費英東、額亦都、何和禮、揚古利、阿什達爾漢、扈爾漢、安費揚古、阿山、索尼、康古禮、巴篤禮、恩德格爾、明安等家族[參9]。滿洲八旗是當代滿族的直接前身和主要來源之一,也有部分滿洲八旗後裔因為種種原因誤報為漢族,如著名演員佟大為[參10]。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Remove ads
- 杜家驥. 《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 人民出版社. 2008 [2013-01-07]. ISBN 97870100675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2).
- 鄂爾泰 等. 《八旗通志初集》.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5 [201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 金啟孮. 《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 中華書局. 2009 [2013-01-07]. ISBN 97871010685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3).
- 劉小萌. 《清代八旗子弟》.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8 [2013-01-07]. ISBN 97878072256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4).
- 傅恆 等(奉清高宗敕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二二六·小学类·御制增订清文鉴》.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永久失效連結]
- 閻崇年. 《努尔哈赤传》. 北京出版社. 2006 [2013-01-07]. ISBN 97872000165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 《清代满汉关系研究》.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9725917.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