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公會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公會堂是供地方居民集會、舉行藝文活動的場所。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等組織可透過於公會堂舉行戲劇表演、演說、展覽等活動,達到政令宣導、啟迪民智的作用[1]。在日本,公會堂主要興建於1920到1960年代,後來演變成「市(縣)民會館」、「文化會館」等設施[2][3]。
臺灣在日治時期受到日本影響,於各地興建不少公會堂[1],在當時屬於一種社會教育設施[4]。其中大多數是在大正年間(1910到1920年代),由地方政府以慶賀皇族成婚、太子即位、天皇壽慶等名義來興建[1]。
簡介
日本公會堂的起源,一說可追溯到福澤諭吉等人所興建的三田演說館(1875年)與明治會堂(1881年),為福澤諭吉等人向社會大眾舉行政治演講的場所[5][2]。而後日本第一間「公會堂」,據說是位於大阪的大阪市中央公會堂(1918年)[3]。而於政府當局獎勵地方設置公會堂,日本各個地方政府紛紛興建各自的公會堂[5]。公會堂除了提供居民集會使用,也具有俱樂部、娛樂場所的功能[5]。
日本的公會堂
此處收錄日本現存以「公會堂」為名的建築。
Remove ads
臺灣的公會堂
以下包含具公會堂類型的建築,包含公館、會館等。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