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安市

中國安徽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安市map
Remove ads

六安市[註 1],別稱皋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部。市境東臨合肥市,南鄰安慶市,西南接湖北省黃岡市,西北毗河南省信陽市,北界阜陽市,東北與淮南市接壤。地處皖西山地,大別山北麓丘陵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境中部為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有淠河史河灃河東淝河等河流,主要呈南北走向,上游建有梅山響洪甸佛子嶺磨子潭龍河口五大水庫。全市總面積15,451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438萬,市人民政府駐金安區佛子嶺中路。六安為全省主要產糧及產茶基地,盛產茶葉,尤以六安瓜片霍山黃芽最為著名。

事实速览 六安市 六, 國家 ...
Remove ads

名稱讀音

「六」本與「陸」同音,《廣韻》注音均為「力竹切」,在今保留入聲的大部分方言中仍同音。過去在北京兩字均有lù/ㄌㄨˋ、liù/ㄌㄧㄡˋ的文白異讀,今普通話中「六」的文讀lù/ㄌㄨˋ已淘汰(「陸」則是白讀liù/ㄌㄧㄡˋ被淘汰)。《現代漢語詞典》曾為六安市及南京市六合區設lù/ㄌㄨˋ的異讀,自第六版(2012年)起刪去,以liù/ㄌㄧㄡˋ為唯一正音[2]。雖然規範性詞典變更其字標讀為liù/ㄌㄧㄡˋ,但當地民眾仍習慣讀作舊音,而時社會輿論亦對變更做法有異議[3],在200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保留舊音。民政部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國家地名信息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均注lù音。目前中央電視台及其他大部分地方廣播電視台的主播遵從《現代漢語詞典》的讀法,而安徽廣播電視台、六安廣播電視台的主播播報新聞時則保留舊音[4][5]

歷史

遠在新石器時代,六安就有人類活動。上古時期,相傳中國遠古時代司法鼻祖皋陶封地於此,其族人在此生息,故六安又稱皋城。[6][7]

時,為淮河以南方國。至西周春秋,境內封國林立,主要有群舒等侯國。戰國時,六安境內反覆為相爭,直至秦國統一。[6][7]

秦朝時,六安境內分屬衡山郡九江郡,東南部的霍山舒城大部地區屬衡山郡,設灊縣,其餘地區屬九江郡,分屬安豐壽春三縣。秦亡後,項羽於公元前206年封英布九江王,都於六縣。[6][7]

西漢高帝四年(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仍都六縣。[8]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英布叛亂而死,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從淮南國分出衡山國廬江國。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改衡山國為六安國,一說取「六地平安」之意,一說取境內六縣、安豐、安風等縣之首字,同時改王都六縣為六安縣,六安之名即始於此。[6][7]

新朝王莽改制,改六安國為安風郡,安豐縣為美豐縣。新朝覆滅後逐漸復原名。

東漢六安分屬九江郡、廬江郡三國時屬魏國西晉分屬豫州安豐郡揚州淮南郡、廬江郡。[6][7]五胡亂華北民南遷東晉南朝於六安境內廣置僑郡僑縣南齊時六安分屬豫州南豫州,境內設廬江郡、開化縣、灊縣、舒縣、蒙縣、松滋縣。南梁時於霍山霍州岳安郡。北齊時撤霍州。[9]

隋朝六安境內分屬廬州壽州開皇初年(581年)設霍山縣,開皇十九年(599年)設霍邱縣[10]隋煬帝改州為郡,境內分屬廬江郡和淮南郡。[6][7]

唐朝初年復改郡為州,六安分屬廬州和壽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置舒城縣、二十七年(739年)置盛唐縣[6][7]

北宋初年置六安縣,屬壽州。重和元年(1118年)升六安縣為六安軍,直屬淮南西路[6][7]

元朝時分屬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廬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設六安州,領有六安、英山二縣,屬廬州路。明朝時北屬鳳陽府壽州,南屬廬州府六安州,弘治七年(1494年)於六安州境內復置霍山縣。雍正二年(1724年)升六安州為直隸州安徽省直轄。[6][7]

民國成立後廢州府存縣,六安州改六安縣,同霍邱、霍山、舒城、英山、壽縣等一同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年),舒城、六安、霍山屬安慶道,霍邱屬淮泗道。民國21年(1932年)壽縣、霍邱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六安、舒城、霍山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同年10月析霍山、霍邱、六安、商城固始等縣地置立煌縣,同年11月英山劃歸湖北省抗戰期間安徽省政府曾臨時設置於立煌縣。[6][7]

1947年9月改立煌縣為金寨縣,10月皖西行署成立。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設六安地區專員公署,領六安、霍山、舒城、壽縣、霍邱、金寨等縣。此後肥西縣曾於1952年2月和1961年4月兩度劃入六安專區,又分別於1958年6月和1983年6月劃歸合肥市廬江縣曾於1958年7月劃入六安專區,又於1965年7月劃歸巢湖專區。1971年3月改為六安行政公署。1978年以六安縣城、城郊為基礎設縣級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縣併入縣級六安市。1999年9月撤六安地區設地級六安市,原縣級六安市劃分為金安區裕安區。2000年3月地級六安市正式成立。2015年10月12日,以霍邱縣1998年成立的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為基礎設六安市葉集區,12月3日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6][7]

歷史上的六安州治所在六安城西側臨河處,六安州城共建有4個正城門,分別為東門朝京門、南門德勝門、西門通濟門、北門武定門。另外出於便捷還有兩個偏門,即東南側城牆的魁星閣、西北側臨河的便儲門,而州治所,也就是當時六安州的政府行政機構,便是設立在便儲門旁的鼓樓附近。

2007年初合武高鐵工地上發現了六安王劉慶墓葬。

Remove ads

自然環境

六安市位於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之間,南部是山地,北部是平原熱、水配合良好。

六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日照2,000-2,300小時,常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5-8月,占年總降水量的55%。

更多信息 六安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信息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六安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六安市下轄3個市轄區、4個

更多信息 六安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5]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7.9萬人,[19]比上年末減少2.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5%,提高1.0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393,699人[20]。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603,58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209,886人,下降4.56%,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其中,男性人口為2,257,485人,占總人口的51.38%;女性人口為2,136,214人,占總人口的48.6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68。0-14歲的人口為814,090人,占總人口的18.53%;15-59歲的人口為2,645,572人,占總人口的60.2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34,037人,占總人口的21.2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40,901人,占總人口的16.8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30,346人,占總人口的48.4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263,353人,占總人口的51.51%。

Remove ads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377,775人,占99.6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5,924人,占0.3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13,153人,下降4.64%,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267人,增長25.8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9個百分點。

經濟

長三角產業不斷升級與安徽參與泛長三角合作的過程中,六安市作為皖江城市帶承接東部產業西移的重要軸心,具有承東傳西的重要意義。重點打造合六工業走廊的六安市產業承接集中區,融入以合肥為軸心的一軸兩翼產業發展戰略,是合肥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

2011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322.5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25.7億元;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8.1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95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99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643元。

交通

境內有 312國道 237國道 206國道 105國道和合(肥)九(江)、寧(南京)西(安)鐵路。建設中的G40 滬陝高速(上海—西安)、G35 濟廣高速(濟南—廣州)、G45 六武高速(六安—武漢)、合阜(合肥—阜陽)高速公路。寧西鐵路和高速電氣化的合武鐵路(即滬漢蓉鐵路)從六安通過,並即將開工建設可直達汕頭的阜六鐵路,起點安徽阜陽,途徑六安、安慶、江西景德鎮、鷹潭、金溪、南城、南豐、廣昌、寧都、瑞金、會昌、尋烏、廣東梅州、汕頭。北部淮河航運可直達長江。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於六安和合肥之間的交界處,距離六安市區僅40多公里。新橋國際機場是一座4E級國際機場,2020年目標年吞吐量大約達到950萬人次,年貨物吞吐量可達12.24萬噸,年起降10.04萬架次,高峰小時3400人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李氏莊園
  •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
  • 程端忠墓
  • 獨山和金寨革命舊址群
  • 霍山文廟
  • 壽春城遺址(霍邱部分)
  •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前沿指揮部
  • 淠史杭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21]

特產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