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安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六安國西漢時設置的諸侯國,位於今中國安徽省六安市境內。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考古發現的凌家灘遺址(距今約5500年)表明該地區屬長江中下游早期文明圈[1]。上古時,六安為偃姓皋陶部族活動和聚居地,「六」地之名始見於《春秋》魯文公五年(前622年)[2],故六安又稱「皋城」。西周春秋時期,境內形成群舒諸方國,前622年楚穆王滅六、蓼,其地入楚[3]

西漢建國

  • 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分割諸侯勢力,於元狩二年(前121年)析衡山國東部與廬江郡西部置六安國[4],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命名[5]。封膠東康王劉寄幼子劉慶為首任六安王,轄五縣:
  • 六縣(治今六安市北)——國都所在
  • 蓼縣(治今霍邱縣城西湖鄉)
  • 安豐縣(治今霍邱縣西南)
  • 安風縣(治今霍邱縣邵崗鄉)
  • 陽泉縣(治今霍邱縣臨水鎮)[6]

世系與廢除

六安國共傳五代:

  1. 夷王劉慶(前121年-前83年在位)
  2. 共王劉祿(前83年-前74年,諡「共」一作「恭」)[7]
  3. 繆王劉定(前74年-前51年,諡「繆」)[7]
  4. 頃王劉光(前51年-前25年,諡「頃」)[7]
  5. 劉育(前25年-公元11年,未及正式受封)[8]
  • 新朝始建國三年(11年),王莽廢六安國為「安風縣」,屬廬江郡[9]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復置六安郡,轄縣縮減為六、蓼、安豐三縣[10];建武十三年(37年)併入廬江郡,原六安國核心區改設六縣[11]

考古證據

  • 2006年發掘的六安雙墩一號漢墓,經考證為六安國首代王劉慶陵寢[12]。墓中出土「六安飤丞」封泥(「飤丞」為王國掌管膳食官職)、漆器銘文「共府」(即共王府)等物,實證六安國都位置及諸王諡號記載[13]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