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硝基六氮雜異伍茲烷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
Remove ads

2,4,6,8,10,12-六硝基-2,4,6,8,10,12-六氮雜異伍茲烷,簡稱六硝基六氮雜異伍茲烷HNIW,俗稱CL-20,是具有籠型多環硝胺結構的一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分子式為C6H6N12O12,為白色結晶。是目前已知能夠實際應用的能量最高、威力最強大的非核單質炸藥。它由美國的尼爾森(Nielson)博士於1987年首先製得,主要用作推進劑的組分。1998年,中國的化學家完成了該物質的合成。[1]

事实速览 六硝基六氮雜異伍茲烷, 識別 ...

1987年,美國海軍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威力強大的新型炸藥,以開發該炸藥的南加州基地命名,將其命名為「中國湖20號化合物」(CL-20)。[2]

CL-20 的穿透力和推進劑射程比二戰 (WWII) 期間首次生產的美軍主要炸藥高出 40%。HNIW的氧平衡為-10.95%,最大爆速爆壓密度等幾個材料參數都優於HMX,能量輸出比HMX高10-15%,自首次合成便引起了廣泛關注。它在常溫常壓下有四種晶型:α-、β-、γ-及ε-晶型,其中以ε-晶型的結晶密度最大,最為實用。

HNIW有兩個缺點限制了其應用:

  1. 生產成本昂貴,為工業化造成了阻礙。可通過改進或創造出新的合成路線來解決。
  2. 感度較高,安全性不佳。可通過改善結晶方式、結構及包覆鈍感改善。

對HNIW的性能測試、合成路線及生產的研究。現在合成方法大多沿用尼爾森首次合成的線路:用苄胺乙二醛縮合生成六苄基六氮雜異伍茲烷(HBIW),脫生成乙酰基或其他前體官能團取代物,接着硝解得到α-及γ-晶型,最後轉晶為ε-CL-20。


Thumb


也有很多新路線,如用2-氨甲基噻吩、2-氨甲基呋喃等其他伯代替苄胺,用乙二酸或乙二酰胺衍生物代替乙二醛,以及省去脫苄一步,等等。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