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共產主義原理

1847年著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共產主義原理》(德語:Grundsätze des Kommunismus)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於1847年10月至11月間撰寫的一部著作。它通過教義問答的形式[1],提出了25個有關共產主義的問題,並給出答案。恩格斯在文中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階級鬥爭無產階級革命等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共產主義原理》也被看作是《共產黨宣言》的草稿。[2][3][4]

在《共產主義原理》(下文簡稱《原理》)之前,恩格斯曾寫作《共產主義信條草案》(1847年6月9日,下文簡稱《信條》),同樣採用了教義問答的方式,但只有22個問答。恩格斯隨後建議馬克思不再採用教義問答的形式,而是採用歷史散文的敘事方式再次重寫一遍,即《共產黨宣言》(下文簡稱《宣言》) 。

這三份文件都試圖闡明新成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政治綱領:《宣言》直接借鑑了《原理》中表達的思想,並成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中最為重要的綱領宣言。因此可以說《信條》是《原理》的草稿, 而《原理》又是《宣言》的草稿。

Remove ads

背景

总结
视角

19世紀初,工業革命產生的影響激發了羅伯特·歐文查爾斯·傅里葉空想社會主義者,其理論認為改善社會現狀需要通過合作而非自由市場競爭。此外,一些激進團體對惡劣的勞動條件感到失望,試圖推翻當時的歐洲社會秩序以實現改造社會的目標。

這種團體的例子包括成立於1836年的正義者同盟(以下簡稱「同盟」),而它又分離自1834年於巴黎成立的流亡者同盟[5]。「同盟」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團體合作,計劃暴力推翻現有的社會秩序,以實現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新耶路撒冷」[5]。然而,該團體不是由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工業僱傭工人或無產階級組成的,它的成員多是記者、激進的政治人物和因工業革命而失去生計的工匠。 [5]

1842年1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隆萊茵報》的辦公室第一次會面,當時馬克思正在編輯《萊茵報》。 [6]這次會面並未帶來什麼結果。1842至1843年期間,兩人都分別聯繫了正義者同盟,但並未加入。[5]

1844年,恩格斯和馬克思在巴黎攝政咖啡館法語Café de la Régence第二次會面。這次會面標誌着他們的友誼與合作的開始。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以尋求其他團體來實現他們的政治目標。 同年,馬克思再次邀請正義者同盟的巴黎和倫敦分部加入「委員會」,同時「同盟」也邀請「委員會」的布魯塞爾分部加入「同盟」並協助其政治上的組織工作。1847年初,「同盟」和「委員會」在眾多方面達成了一致。[5]

在1847年6月2日至9日、11月29日至12月8日期間召開的兩次代表大會上,這兩個團體合併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恩格斯為這兩次代表大會起草了不同版本的政治綱領。

在6月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討論通過了第一份綱領草案,即《共產主義信條草案》[7]。馬克思沒有出席這次大會,但恩格斯出席了。[5]這份草案曾多年不為人所知,直至1968年才被重新發現。[8]

第二份綱領草案即《共產主義原理》。在該草案行將用於第二次代表大會之時,恩格斯對這兩份草案行文所採用的教義問答形式有異議。於是在大會召開之前,恩格斯寫信給馬克思,建議用歷史散文的形式重新起草一篇綱領:

請你把《信條》考慮一下。我想,我們最好不要採用那種教義問答形式,而把這個文本題名為《共產主義宣言》。因為其中或多或少要敘述歷史,所以現有的形式完全不合適。我把我在這裡草擬的東西[a]帶去,這是用簡單的敘述體寫的,時間十分倉促,還沒有作仔細的修訂。我開頭寫什麼是共產主義,接着寫什麼是無產階級——它產生的歷史,它和以前的勞動者的區別,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的發展,危機,結論。

——恩格斯致馬克思(1847年11月23/24日)[9][10]

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後,共產主義者同盟隨即委託馬克思撰寫綱領。馬克思直接借鑑《原理》中的思想,於1848年初發表了最終修訂後的版本,即《共產黨宣言》 。儘管馬克思是《宣言》手稿的唯一作者,但其中的思想源自此前恩格斯的草案,因此一般認為《共產黨宣言》的作者為馬克思、恩格斯兩人。 [5]

Remove ads

內容概要

在文章的開頭,恩格斯將共產主義定義為「關於無產階級解放的學說」。並簡要介紹了無產階級(特別是19世紀工人階級)的歷史。文章的觀點在問答形式下按順序和邏輯逐步表達出來,而每個給定問題的答案或多或少和緊隨其後的另一些問題有關。

恩格斯將無產階級的產生歸因於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變化。他描述了無產階級與歷史上其他貧困階級的區別、無產階級悲慘而不穩定的日常生活,以及無產階級對有產階級或資產階級的反抗。並認為最終所有人都將不可避免地歸於某個社會階級,而這其中絕大多數人都將歸為無產階級。恩格斯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廢除私有財產。這在過去顯然不可能實現,然而由於現代新興的大規模生產,這種解決方案已成為可能。這些生產力可以在合作而非市場競爭的基礎上重新組織起來以供所有人使用。然而恩格斯預言,要實現這個社會重組,無產階級將不得不採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因為資產階級是不會自願放棄其權力的。 [11]此外,由於工業革命的全球性,這種暴力革命最終一定會在所有國家發生,而不僅限於某些國家。 [12]

恩格斯預言,如果能夠廣泛實施的話,廢除私有財產就能成為解決社會弊病的法寶,因為以前浪費在競爭中的努力和付出將被重新部署以造福所有人。隨着時間的推移,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和種族差異將逐漸消失,宗教也只會變得多餘,從而最終退出歷史舞台。恩格斯還斷言,共產主義並不會像批評者所擔心的那樣對婦女或家庭產生有害影響,他駁斥了批評者的擔憂,即認為共產主義意味着「公妻」(community of women)(這是一個19世紀的委婉說法,意思是說幾個男人可以與某個特定的女性群體發生性關係)。相反,恩格斯認為,在現有的社會秩序下,這些遭到剝削的「女性群體」早已存在,而這剝削制度就是賣淫,共產主義將要推翻這種以私有財產和金錢為基礎的剝削制度。因此,恩格斯認為這些批評者的「恐懼」只不過是一種「道貌岸然的「偽善,並認為廢除私有財產後,賣淫等現象將被消除,從而達到解放婦女的目的。 [13]

《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原理》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但兩篇文獻也有所區別,比如在《宣言》中,馬克思首先強調了歷史上的技術發展和資產階級的崛起,然後再介紹無產階級;而在《原理》中,恩格斯先介紹的是無產階級。

Remove ads

三份文獻的內在聯繫

下表展示了這三篇文獻中的一些文本素材的發展、重組和擴充的歷程。[b]首先,《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中的語言經重新組織,並加上新的素材(用「—」引導)後寫就了《共產主義原理》。

而重新起草《共產黨宣言》的過程更關鍵,因為它的主要作者(變成了馬克思)和敘事形式(變成了歷史散文體)都與之前有所不同。 《原理》的前半部分被改寫為《宣言》的第一部分,後半部分被改寫為《宣言》的第二部分,倒數第二個問答被擴寫《宣言》的第三部分,最後一個問答被改寫為《宣言》的第四個部分。

由於問題很簡短,下表中的所有問題都直接引用其中譯本[15]的原文。而其對應的答案往往較長,因此這裡將其進行了概括總結(除了第一個答案,因為它最短)。

更多信息 《信條》, 《原理》 ...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