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共時的星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是一個以台灣日治時期文學團體風車詩社為核心,藉此反映臺灣1920-30年間重要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探討全球現代主義風潮對臺灣文藝思潮的影響,也呈現同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發展的展覽,該展在2019年6月29日到9月15日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1][2][3]
展覽由來
由2016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黃亞歷作品《日曜日式散步者》發想延伸,策展人延續電影中多重元素的跨域創作概念,以二戰前的文學團體「風車詩社」為核心,精選展品畫作、雕塑、書籍,亦串連文字、聲音、檔案、文物、平面及動態影像等,進一步深化與延展20世紀初至1940年代,現代主義文藝在西方世界與東亞國家所捲起的浪潮。[4][5][6][7][8]
評論
被評論為該展覽的意義是「重建台灣藝術史」,梳理20世紀初至1940年代現代主義文藝如何在西方世界與東亞國家掀起浪潮,也從中觀照台灣文藝工作者在殖民時期如何與之相互輝映。[9] 且展覽延續著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的表現手法,拒絕旁白、刻意取消導覽器機制與展件圖說,也沒有給予觀眾明確地觀看順序,這對美術館來說是一個創舉,對觀眾而言也極具挑戰,衝擊大家過去慣習的觀展體驗,意圖透過大量不加註解的複製性圖像、影像與創作物件,讓觀者在往返走看間自行連結出意義。[10][11]日本明治大學名譽教授巖谷國士表示「這如同展覽題目中的「星叢」(星座),美術館中為數眾多的展品就像是散佈在天上的星星,觀眾可以任意連結其中的展品,組合成自己的星座」。[12]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