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關於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採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關於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採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英語:Rotterdam Convention on the Prior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 for Certai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簡稱鹿特丹公約(英語:Rotterdam Convention),是1998年聯合國制訂的國際公約。公約訂於荷蘭鹿特丹,於2004年2月24日生效,保存人是聯合國秘書長。[1][2]

Remove ads
背景
各締約國憶及《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熱內盧宣言》、《21世紀議程》、《經修正的關於化學品國際貿易資料交流的倫敦準則》和《農藥的銷售與使用國際行為守則》;意識到國際貿易中的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有害影響;決心保護包括消費者和工人健康在內的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國際貿易中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的潛在有害影響,制訂公約各條款。[3]
內容
公約[3]目標是通過便利就國際貿易中的某些危險化學品的特性進行資料交流、為此類化學品的進出口規定一套國家決策程序並將這些決定通知締約方,以促進締約方分擔責任、開展合作,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危害,並推動以無害環境的方式加以使用。公約對禁用或嚴格限用化學品的程序、極為危險的農藥製劑的程序、出口化學品、資料交流等作了規定。公約還設立了締約方大會和秘書處。
- 根據第5條(禁用或嚴格限用化學品的程序)發出通知所需提供的資料
- 將禁用或嚴格限用化學品列入附件3的標準
- 適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化學品
- 將極為危險的農藥製劑列入附件3的標準
- 出口通知所需提供的資料
附件三所列適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化學品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