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冀察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抗日戰爭冀察戰區中國抗日戰爭中,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對日作戰戰區之一。

成立

1938年6月8日,鹿鍾麟河北省政府主席第一戰區游擊總司令,統轄河北、察哈爾兩地的軍隊。1939年1月14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適應戰略之需要,劃冀察兩省及山東省黃河左(北)岸全部為冀察戰區,以第一戰區河北游擊總司令鹿鍾麟為戰區總司令。「其目的在鞏固我游擊根據地」。[1]

1939年8月,軍委會下令冀察戰區分為5個游擊區:

  • 第一游擊區為晉東北五台山根據地,即八路軍聶榮臻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中央軍新編第二師(金憲章)及保安團
  • 第五游擊區為冀東根據地,即八路軍冀熱遼抗日根據地
  • 冀南遊擊區(平漢、津浦兩鐵路之間,德石路兩側地帶,為平原青紗帳游擊區),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開闢。
  • 1939年由冀南向西南方向移動後建立的冀豫邊根據地,基礎是1938年的第一戰區第一游擊區,由河北民軍開闢;後包括魯西成為晉冀豫魯根據地;1940至1942年初,被稱作「冀察戰區第一游擊區」,以孫良誠為總指揮;1942年後劃歸湯恩伯管轄。
  • 1940年以後由冀豫邊西移至晉豫邊建立的太行山南部(太南)根據地,基礎是1938年的第一戰區第二游擊區,由孫殿英開闢,此時稱作冀察戰區「第三游擊區」;該地以太行山為依託,至1943年之前,一直是冀察戰區一塊比較穩定的游擊根據地。
Remove ads

司令長官

鹿鍾麟(1938年11月)。

後均由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任:衛立煌(1940年4月9日兼)、蔣鼎文(1942年1月12日兼)、陳誠(1944年7月6日兼)、高樹勛(1944年9月4日代,1945年2月1日除)。[2]

司令長官部

設在河南鎮平。1944年,下設冀、魯、豫總司令部。

沿革

1939年1月

  • 作戰地域:冀中、冀南、豫北
  • 司令長官:鹿鍾麟
  • 副司令長官:石友三龐炳勛
    • 第十軍團石友三第六十九軍石友三(兼),駐南宮,新編第六師高樹勛,駐鹽山;第一八一師石友三(兼),駐南宮,新編第四旅孟昭進,新編第十三旅黃禎泰德縣以東。
    • 第九十七軍:朱懷冰(後陳希平);騎兵第四師張東凱。(2月南調:稱豫北自衛軍總指揮,駐新鄉、博愛以北)
    • 新編第5軍:孫殿英(孫魁元)。3月南調:駐沁陽孟縣以北。
    • 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占樂城附近
    • 察哈爾游擊總司令石友三(遙領),副總司令張礪生,占蔚縣附近;
    • 石友三所連繫(轄屬或有連絡)游擊部隊
      • 騎兵挺進軍胡和道,占冀察邊區;
      • 津浦縱隊張國基,占景縣以東;
      • 獨立游擊軍第三支隊張棟臣南宮縣以東;
      • 海濱游擊第一縱隊劉警愚,海濱游擊第二縱隊竇同義(其部原為津南地區的土匪,鼎盛時期有近千人),占滄縣東、鹽山北。
    • 冀察戰區游擊指揮官孫良誠,分布津浦線及冀南,轄:
      • 游擊第一縱隊丁樹本,占大名附近;
      • 游擊第二縱隊夏維禮,占鉅鹿附近;
      • 游擊第三縱隊趙雲祥,占衡水以南:
      • 游擊第四縱隊侯如墉,占邢臺磁縣以東。
      • 獨立游擊第一支隊黃宇宙,冀南。
    • 太行山游擊區龐炳勳[3]:409-410
    • 河北省保安部隊:鹿鍾麟(部份已改稱游擊隊):
      • 河北省保安第一旅周朝貴,占束鹿以東;
      • 河北省保安第二旅邵北武,占獻縣以西;
      • 河北省保安第三旅劉鳳凱,占河間以南;
      • 河北省保安隊李允聲,占冀東三河附近:
      • 河北游擊第五支隊向修文,占武清以北;
      • 平東遊擊第二支隊王乃乾,占懷柔以東。
      • 冀察游擊第六支隊李經武,占玉田以北。
Remove ads

1940年4月

  • 作戰地域:晉豫邊區、魯西
  • 司令長官:衛立煌(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
  • 第九十七軍朱懷冰,新編第二十四師張東凱(由原騎兵第四師改編而成)
  • 第24集團軍:龐炳勛。在豫北
    • 第四十軍:軍長龐炳勛兼任
    • 新編第五軍:軍長孫殿英。暫編第三師孫魁元(兼),暫編第四師康翔
  • 第39集團軍:石友三(察哈爾游擊總司令兼)。1940年12月,冀察游擊戰區副司令長官、第39集團軍總司令石友三試圖投敵,被高樹勛誘捕活埋,其職務由衛立煌兼任。
    • 第六十九軍:軍長石友三兼任(12月石友三被處決後,米文和任軍長)。第一八一師石友三(兼),新編第六師高樹勛,新編第四旅孟昭進,新編第十三旅(由第十三獨立旅改編而成)黃禎泰,津浦游擊縱隊張國基;獨立第三游擊支隊張棟臣
    • 新編第八軍:軍長高樹勛
  • 河北民軍總指揮:喬明禮。歸石友三指揮
  • 第一游擊區總指揮:孫良誠(魯西行署主任)。
  • 游擊第一縱隊丁樹本:第一支隊孫王田、第二支隊邵鴻基、第三支隊劉光甫,獨立第一支隊張國基。
  • 游擊第二縱隊夏維禮;游擊第三縱隊趙雲祥(歸石友三指揮);游擊第四縱隊侯如墉(歸朱懷冰指揮);游擊第五縱隊白秀亭;游擊第六縱隊陳維藩;第一支隊陳維藩(兼),第二支隊鮑自清;游擊第七縱隊李允聲。冀察游擊第一縱隊趙侗;海濱游擊第二縱隊竇同義;中央抗日自衛軍第二縱隊黃戣中;津沽游擊司令劉健元。
  • 獨立游擊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支隊,黃宇宙(歸朱懷冰指揮),邵鴻荃(歸石友三指揮);張棟臣、李萬實、郭士明、李經武、張蘭亭、趙鳳來、劉耀宗、王錫朋、張習之、王守中。
  • 軍委會第一游擊總司令張礪生(同民國二十八年七月)。
  • 河北省保安第二、三、四旅,張建功、鄒希玉、張文斗;平東遊擊第一支隊李維周,河北游擊第二、三支隊楊治國、陳榮山;涿縣保安司令裴景華。
  • 魯北保安旅及游擊隊(同民國二十八年七月)
Remove ads

1942年

冀察戰區主力1940年4月後基本退出河北,戰區總司令長期由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任,正規軍主力偏安冀晉豫邊區太行山南部一隅。

  • 作戰地域:太行山
  • 司令長官:蔣鼎文(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
  • 第24集團軍:龐炳勛(投敵後蔣鼎文兼)
  • 河北民軍:喬明禮

1943年4月,日軍掃蕩太行山,冀察戰區正規軍主力第24集團軍中,新5軍軍長孫殿英先向日軍投降,所部被編為偽軍;第24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勛又被日軍俘虜,第40軍損失慘重,一部被改編成偽軍,殘部撤退至黃河以南。1943年6月中旬,蔣介石在危急形勢下,決定第27軍留在太行山堅持游擊戰,希望能夠保留這塊根據地。為此軍委會於7月8日頒令設立太行山游擊區,任命第27軍軍長劉進為太行山游擊區總司令。但第27軍僅堅持了兩個月,就在日軍的「掃蕩」下被迫放棄太行山。1943年9月以後,冀察戰區不再有國民黨成片的根據地了。

Remove ads

1944年

  • 作戰地域:河南省
  • 司令長官:高樹勛
    • 新八軍:胡伯翰
    • 河北民軍:秦逸民(代總指揮,豫中戰役投敵;後喬明禮復任)

1945年6月

  • 作戰地域:河南省
  • 司令長官:高樹勛
    • 新八軍:高樹勛
    • 河北民軍:喬明禮(殘部,轄兩團)

撤銷時間

1945年6月26日。殘餘部隊併入了新成立的第十一戰區

參考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