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内歐特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内奥尔特云
Remove ads

內奧爾特雲(英語:Inner Oort cloud),又稱希爾斯雲(英語:Hills cloud)是一個推測存在的星周盤區域,位於距太陽3千到2萬天文單位之間的空間,處於柯伊伯帶外側、奧爾特雲內側[1][2]

Thumb
太陽系概念圖,內部的藍色盤區域代表內奧爾特雲

根據推測,內奧爾特雲區域呈圓盤狀,內部的彗核是奧爾特星雲的數十甚至數百倍,是長周期彗星很好的補充源[3]。如果內奧爾特雲區域確實存在的話,位於這一區域內的彗星數量將是奧爾特雲的五倍[4]

歷史

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提出了奧爾特雲的概念。他認為,在太陽系邊緣存在一個能孕育長周期彗星的雲團[5]。在1981年,美國天文學家傑克·希爾斯提出在奧爾特雲內側存在一個能產生彗星的區域,這就是今天所說的「內奧爾特雲」或「希爾斯雲」區域。希爾斯認為,這一區域中產生的彗星比奧爾特雲外側更多[3][6]。在希爾斯提出內奧爾特雲的概念後,西德尼·范登貝赫和馬克·貝利兩名天文學家分別在1982年和1983年推測了內奧爾特雲的結構[7]

概覽

Thumb
對比太陽系八大行星小行星90377、內奧爾特雲位置的動畫。動畫中,內部的軌道是八大行星和冥王星的軌道,紅色的橢圓是塞德娜的軌道,最外藍色的邊緣外是內奧爾特雲

內奧爾特雲區域受到太陽影響較少,因此很可能較好維持了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的環境[8]。因為內奧爾特雲受到的太陽引力作用比奧爾特雲外側更強,內奧爾特雲得以保持圓盤狀,而不是像奧爾特雲外側那樣呈球殼狀[9]。根據推測,內奧爾特雲區域的彗核和彗星的數目都比奧爾特雲外側要多[3][4],這一區域甚至可能是太陽系中彗星最密集的區域[7]。內奧爾特雲可以產生大量進入太陽系中心的彗星雨,來自內奧爾特雲區域的彗星甚至有可能曾撞擊地球,造成過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10]。內奧爾特雲內的物質會源源不斷地進入奧爾特雲外側,補充奧爾特雲的質量[9]。這也很可能是奧爾特雲內一直有天體在離開太陽系或靠近太陽中心,卻能一直維持存在的原因[11]

內奧爾特雲區域天體的總質量目前尚無精確值[9],一項研究認為內奧爾特雲天體的總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13.8倍[7],也有人估算這一數字應該是500-1000倍地球質量[1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拓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