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決策到決策路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決策到決策路徑decision-to-decision path)也稱為DD路徑,是指用控制流圖表示程式時,一條不包含任何決策節點的路徑,換句話說,決策到決策路徑是介於二個決策點中的路徑。近來此概念中,也將決策節點一併算在決策到決策路徑中。

定義

在Huang 1975年的論文中[1],是用流程圖中的道路(path)來說明決策到決策路徑,需符合以下的條件(摘錄自論文):

  • 其第一個點是啟始點或是決策節點。
  • 其最後一個點是決策節點或是結束節點。
  • 除了頭尾兩點外,其他的點都不是決策節點。

Jorgensen較近期的教科書用控制流圖(教科書中稱為program graph)來說明決策到決策路徑[2]。首先先定義鏈(chain)和maximal鏈(maximal chain)。鏈是滿足以下定義的路徑:

  • 起始節點和結束節點不同,
  • 所有內部節點的入度(in-degree,連入的節點數量)為1,出度(out-degree,連出的節點數量)為1。

maximal鏈是無法再擴充的鏈,maximal鏈不會是其他更大鏈的一部份。

決策到決策路徑是一組滿足以下任一項規則的節點(引用並且維持Jorgensen的編號,註解加在括弧內)[2]

  1. 包括一個入度為0的節點(程式的起始節點)
  2. 包括一個出度為0的節點(程式的結束節點)
  3. 包括一個入度≥2或出度≥2的節點(決策點或合併點)
  4. 包括一個入度和出度都為1的節點
  5. 長度大於等於1的maximal鏈。
Remove ads

性質

依照Jorgensen的定義,決策到決策路徑有以下的性質:

  • 控制流圖中的每一個節點都屬於一個決策到決策路徑。
  • 若經過了決策到決策路徑的第一個節點,也會經過其他的節點。
  • 決策到決策路徑用來找測試的獨立路徑。

決策到決策路徑測試

依照Jorgensen 2013年的教科書所述,決策到決策路徑測試(DD-path testing)是已知以代碼為基礎的測試方式中,最好的測試方法,在許多商業工具中都有使用[2]

決策到決策路徑測試也稱為C2測試或分支覆蓋(branch coverage)[3][4]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