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台拱
清代学者(1751-1805)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生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幼不好戲,六歲時母朱氏卒,十五歲從鄉里王雒學,見王予中(王懋竑)、朱止泉(朱澤澐)書,遂篤志程朱之學,以《三禮》尤精研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科江南鄉試第八十九名舉人[1],屢赴會試不第。早年居於寶應縣時,與汪中、朱彬友善。在京期間,與京師重要學者如戴震、翁方綱、邵晉涵、程瑤田、王念孫等交遊論學,「每發一義,諸老先生莫不折服,以為好學深思知其義者,莫先生若也」[2]。乾隆五十年(1785年)授丹徒縣訓導,十七年身奉此職,未再遷官,嘉慶六年(1801年)致仕歸里,嘉慶十年(1805年)卒。
成就
劉台拱與汪中、王念孫並稱「揚州三通人」,汪中曾稱:「是時,古學大興,元和惠氏(惠棟)、休寧戴氏(戴震),咸為學者所宗。自江以北則有王念孫為之唱,而君(李惇)和之,中及台拱繼之,並才力所指,各成其學。雖有講席,不相依附。」為經學大師劉寶楠的族叔父。著有《論語駢枝》、《方言補校》等,另著有《劉氏遺書》(《劉端臨先生遺書》)八卷傳世。
家族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