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樹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樹杞(1890年3月18日—1935年9月12日),字楚青,湖北蒲圻縣人,化學家。
生平
1913年官費赴美國留學,就讀於伊利諾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獲學士學位。後入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919年獲博士學位[1]。
1921年回國,任廈門大學教務主任和理科主任[1],在任期間曾和魯迅打過交道。1928年春任湖北教育廳廳長,7月任國立武漢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8月任代理校長,與李四光一起選定珞珈山為新校址[1]。1929年3月辭去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及武漢大學代理校長職。1930年夏任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
劉樹杞雖長期從事大學行政工作,他的學術成就也同樣令人稱道。劉樹杞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從鉻酸鹽廢液中電解再生鉻酸的連續方法」,在生產應用後頗受歡迎,直到四十年代,還有人引用這篇文章[1]。劉樹杞畢生致力於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尤長於製革學和電化工程,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3篇。曾有著名化學家說過四十年代中國化學界頂尖人物大多受過劉樹杞的教導。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