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載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載興(韓語:유재흥,1921年8月3日—2011年11月26日),韓國將領、外交官、國防部部長。朝鮮戰爭開戰時任韓國陸軍第7師師長。朝鮮戰爭中,他所指揮的部隊幾次擔任對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主攻任務。他是日韓混血兒。父親劉升烈是軍人,母親是日本人。
Remove ads
生平
1921年8月3日出生於日本名古屋市。本籍為忠清南道公州邑。漢城龍山中學畢業後,1941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55期步兵科畢業。1943年與李光洙、崔南善等明治大學的朝鮮人進入近衛師團服役,戰爭結束時日本軍軍銜為大尉。
1946年1月韓國軍事英語學校畢業,任上尉(軍籍編號3號)。8月~12月、任軍需局長。
1948年6月18日,任第1旅參謀長。10月11日任第4旅旅長[† 1]。
1949年
- 1月、任韓國陸軍官校副校長。
- 3月、任濟州地區戰區司令官。取締西北青年會等過激團體,負責維持當地安全,徹底整編各部隊和警察。
- 5月12日、任第6師師長。
1950年
- 1月5日、任第2師師長、晉升准將。
- 6月10日、任第7師師長。負責防衛議政府方面防衛。
- 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議政府方面的北朝鮮軍第1軍(軍長金雄中將)主力的第3師(師長李英鎬[† 2]少將)、第4師(師長李權武[† 3]少將)、第105戰車旅[† 4](旅長柳京洙[† 5]少將)進攻南方(國境會戰)。東豆川戰役中劉載興所部第7師在北朝鮮的圧倒性戰力下潰敗。
- 6月27日夜、任議政府地區戰鬥司令官,指揮第2師、第7師在彌阿里布置防禦陣線。28日夜被北朝鮮軍突破。
- 7月12日、任第2軍軍長。指揮第6師(師長金鍾五上校)、第8師(師長李成佳上校),阻擊遲滯北朝鮮軍。
- 7月25日、韓國陸軍第2次改編,劉載興第2軍隷下的部隊改為第1師(師長白善燁准將)、第6師(師長金鍾五上校)。
- 8月、指揮第1師、第6師阻擊朝鮮軍數個師,進行大邱防禦戰。
- 9月、永川之戰中擊退朝鮮第15師,以功績晉升為少將。仁川登陸後參加反攻作戰。指揮第6師(金鍾五准將)、第8師(李成佳准將)、第9師(申尚澈[† 6]准將),向北方進軍。
- 10月、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1次攻勢下潰敗(溫井戰鬥)。11月、第2軍再次在中國志願軍的第2次攻勢下敗走(清川江戰役)。第2軍被解散。
1951年
- 1月、任參謀次長兼第3軍軍長[† 7]。
- 5月、兼任陸軍本部前方指揮所長。5月15日、志願軍與北朝鮮軍發起5月攻勢[† 8],第10軍右翼和第3軍正面受到攻擊。17日深夜、志願軍占領橫城~縣里道上的五馬峠,第3軍退路被截斷,全軍在混亂下崩潰,車輛、野炮、迫擊炮等軍備落入敵手,兵力喪失6成以上。(縣里之戰)。劉載興乘坐飛機逃往後方,詹姆斯·范弗里特司令官將他解職,第3軍取消編制,美國第八軍團直接接管韓國陸軍本部作戰指揮權。
1952年1月南北兩方舉行軍事停戰會談,劉載興任韓國軍代表。7月、任第2軍長。
1953年2月任參謀次長。之後前往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進修。
1954年7月任教育總長。
1956年9月任陸軍參謀次長。
1957年5月任三軍聯合參謀本部議長。
1959年2月、任第一野戰軍司令官。
1960年7月編入預備役。8月任駐泰國大使。
1963年8月駐瑞典大使。
1967年9月駐意大利大使。
1970年9月總統特別輔佐官。
1971年8月任國防部長。
1974年大韓石油公社總裁。
1991年星友會會長。
2011年11月26日、去世。29日在大田國立顯忠院舉行告別式後、葬於將軍墓域。
Remove ads
爭議
在現代韓國人看來,劉載興幾乎是屢戰屢敗的象徵,韓國沒有韓軍指揮權的原因就是因為劉載興在朝鮮戰爭中的無能表現。[1]
且雖身為韓國軍官,但他並不會講朝鮮語。雖然其父是韓國人,但因為出生在日本名古屋,且從小在日語環境中長大,實際上劉載興的母語是日語。不管是朝鮮戰爭中指揮自己的韓國軍隊還是和北朝鮮的各種談判里,他都需要一個日語翻譯才能開展自己的工作。且他親日的傾向非常明顯,故而韓國後來編纂的《親日人名詞典》將和其父劉升烈收入其中。[1][2]
腳註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