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郇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郇膏(1818年—1867年),字松岩,河南太康人。清朝政治、軍事人物。道光年間進士出身,官至江蘇布政使。
生平
劉郇膏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為江蘇即用知縣。咸豐元年(1851年),署婁縣知縣,政績卓著。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陷江寧、揚州、鎮江等地,小刀會劉麗川起事響應,占領上海縣城及周邊諸縣。巡撫吉爾杭阿檄召郇膏隨營進剿,郇膏率漕勇三百人,收復嘉定,代行知縣事,選兵丁守城並安置流民,民心安定。事後論功,加同知(副知府)頭銜,賜花翎。咸豐五年(1855年),補青浦知縣。
咸豐八年(1858年),調任上海知縣。當時上海租界已開,中西居民雜處,常有矛盾爭執,郇膏盡力調解爭執,不屈從於洋人。曾親自乘舟追查誘騙華人出洋者。太平軍占領蘇州、杭州之後,上海幾成孤城。郇膏訓練民兵,堅守縣城。咸豐十年(1860年)加道銜,擢海防同知。同治元年,破格代理按察使,不久獲正式授職,命署布政使,升職之快,為當時罕見。
李鴻章督師至,劉郇膏奉命總理淮軍營務。同治四年(1865年),命護理江蘇巡撫。不久因母喪丁憂離職。同治五年卒於家鄉。贈右都御史,並在上海建專祠紀念,入祀蘇州名宦祠。《清史稿》有傳。[1]
Remove ads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參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