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攻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攻勢(俄語:Березнеговато-Снигирёв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是1944年3月6日至18日蘇聯烏克蘭第3方面軍在南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以東對德國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發起的攻勢。該攻勢是第聶伯河-喀爾巴阡山脈攻勢的一部分。蘇軍收復了新布格(烏克蘭語譯名為新布赫)、別列茲涅戈瓦托耶(貝雷茲內胡瓦泰)和斯尼吉廖夫卡(斯尼胡里夫卡),並推進至南布格河。此戰結束後,第6集團軍指揮官卡爾-阿道夫·霍利特和A集團軍群指揮官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分別於4月7日和3月30日卸職。
背景
在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攻勢後,第6集團軍撤退至因古列茨河,並以此作為防線。在蘇軍2月份的攻勢結束後,德國最高統帥部認為,蘇軍在無路的季節不可能發動大規模攻勢。[1]但是第6集團軍的防線過長並且補給不穩定,這意味着德軍無法承受哪怕是很短暫的進攻。[2]
1944年2月28日,蘇聯最高統帥部要求烏克蘭第3方面軍應在3月2日左右於因胡萊茨河建立橋頭堡,並讓突擊第5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從南邊包抄德軍。然而,突擊第5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未能取得較大的戰果。[3]
1944年3月3日,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為了擴大因古列茨河上的橋頭堡,向希羅凱以西的第16裝甲擲彈兵師發起猛攻。第16裝甲擲彈兵師在先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無法阻擋蘇軍的進攻,近衛第8集團軍主力渡過因古列茨河。德軍被迫調動第24裝甲師以消除蘇軍的橋頭堡。馬利諾夫斯基決定,此時應該對德軍發動一次猛烈的進攻。[4]
為了在道路難以通行的情況下對德軍發起進攻,馬利諾夫斯基將近衛第4騎兵軍和近衛第4機械化軍組建為「普利耶夫騎兵機械化集群」,由伊薩·亞歷山德羅維奇·普利耶夫指揮。該集群的目標是攻占新布格,並在尼古拉耶夫以東切斷第6集團軍的退路。而第23坦克軍則被部署在近衛第8集團軍的北側。這兩支機械化部隊的任意一支部隊擁有的坦克數量都遠超德第57裝甲軍。
Remove ads
雙方的部隊
Remove ads
戰鬥過程
1944年3月6日,蘇軍開始了對德軍防線的強攻。第16裝甲擲彈兵師的防線很快被粉碎,而第24裝甲師由於向科爾孫的災難性行軍,大部分坦克和半履帶車需要修理。在幾乎沒有坦克可用的情況下,第24裝甲師接到的命令是:向南進軍,和第6集團軍其他部隊取得聯繫。但是不久之後,第24裝甲師就在蘇軍的重壓之下撤往米科拉伊夫卡。[6]第24裝甲師被迫摧毀了大量無法使用的車輛。而騎兵機械化集群則向南面發起突擊,於3月7日抵達新布格城下。3月8日,蘇軍收復新布格。騎兵機械化集群獲得了空投的補給,並繼續向西南方向前進,試圖在德軍撤回南布格河之前占領他們撤退的道路。[7]但是在3月8日,第6集團軍接到了希特勒固執的命令:堅守陣地,封閉突破口。[2]
3月9日,隨着形勢的急劇惡化,希特勒不得不下令第6集團軍撤退。但是為時已晚。近衛第8集團軍向南攻占了新波爾塔夫卡,[7]並於11日逼近巴爾馬索沃,切斷了第4、17、29軍的退路。[2]此時,蘇軍和德軍都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由於道路無法通行,物資供應嚴重不足,幸運的是蘇軍在新波爾塔夫卡繳獲了一批德軍的榴彈炮和彈藥。而德軍的3個軍面臨被包圍,如果能重占新波爾塔夫卡,他們就能獲得一定的補給。3月12日,德軍對新波爾塔夫卡發起了猛烈地反擊。崔可夫親臨新波爾塔夫卡,親自指揮近衛第39、79步兵師,並命令蘇軍利用德軍的榴彈炮對德軍開火。第23坦克軍的一個坦克旅也被派往此處。經過一天的血戰,德軍未能攻占新波爾塔夫卡。[8]
普利耶夫騎兵機械化集群則在占領新布格之後繼續向西南,目標是攻占尼古拉耶夫。11日,普利耶夫下令,繞過德軍重兵把守的亞夫基涅,向比洛濟爾卡 (若夫特涅維區)發起猛攻,從西面逼近因古列茨河。但是普利耶夫的攻勢也逐漸放緩。由於缺乏防空武器,普利耶夫不得不在白天暫緩進攻,而第23坦克軍被德第57裝甲軍牽制在突破口北面,無法向南援助。由於第57裝甲軍的反擊,烏克蘭第3方面軍急需援助損失慘重的近衛第8集團軍和第37集團軍,難以給普利耶夫提供援助。[9]

在另外一面,突擊第5集團軍、第6集團軍、第28集團軍不斷壓迫德軍的防線,於11日占領別里斯拉夫,於13日占領赫爾松。14日,蘇第37步兵軍和普利耶夫的騎兵機械化集群會師,德軍實質上被包圍。[10]同日,德軍向斯尼吉廖夫卡西面發起猛烈地攻勢,試圖突圍。儘管德軍損失慘重,大部分部隊成功突圍至南布格河西岸。[11]

Remove ads
引文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