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亞州分治與分離
加州独立出美国的政治目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利福尼亞州分治與分離(英語:Partition and Secession in California)是自加利福尼亞州於1850年加入美國聯邦前後就爭議不斷的問題。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州,同時也是面積僅次於阿拉斯加州和德克薩斯州的第三大州。從其成為美國一個州開始,有超過220項提案建議將加州分治[1];其中有至少27個是美國建國前150年的重要提案[2]。此外,還有諸如卡斯卡迪亞提案建議將美國西部多個州或大片地區從美國分離出去,這其中就包括北加州的部分地區[3]。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3月16日) |

歷史分區
在加利福尼亞州加入美國聯邦之前,它就曾一度被分割成許多部分。在西班牙殖民加利福尼亞州地區時(1768年-1804年),加利福尼亞省南北跨度長達3,200公里(2,000英里)並被分割成由方濟各會所領的北部上加利福尼亞省和由道明會所領的南部下加利福尼亞省。
在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期間,上加利福尼亞省被拆分成5個州。其中上加利福尼亞省的西端部分最先加入美國聯邦而成為現在的加利福尼亞州;隨後其餘部分也陸續加入美國並成為現在的內華達州與猶他州全境以及亞利桑那州和懷俄明州的部分地區。而下加利福尼亞省依舊處於墨西哥的統治之下,並在隨後拆分成了兩個州。
1888年,在時任墨西哥總統波費里奧·迪亞斯的領導下,下加利福尼亞省被收為墨西哥聯邦直接管轄的領土並改稱為「下加利福尼亞北領土」。1925年,北領土在北緯28度以北的北部成立為下加利福尼亞州;而人口稀少的北領土南部地區也在1974年成立為南下加利福尼亞州。
分治歷史
由於美國在美墨戰爭中的勝利以及墨西哥在隨後1848年的割讓,加利福尼亞地區成為了美國管轄下的領土。戰後,美國南方的蓄奴州與北方的自由州就這些領土的蓄奴合法性產生了爭端。在爭端中,南方州想延長密蘇里妥協線到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及太平洋沿岸以擴大蓄奴州的範圍,但這遭到了北方自由州的反對[4]。
從1848年末開始,大量美國人和外國人進入加利福尼亞地區並形成了加利福尼亞淘金潮,這導致加利福尼亞地區的人口激增。為了響應日益增長的需求並建立一個更好且更具代表性的政府,加利福尼亞地區在1849年舉行了制憲會議。加利福尼亞制憲會議的代表們一致宣布奴隸制為非法,因此密蘇里妥協線並未延伸至加利福尼亞地區境內;即便是人口稀少的南加利福尼亞地區也從未有過蓄奴,且這裡的居民大部分是西班牙裔[5]。代表們以當前的邊界劃分申請了建州。作為1850年妥協案的一部分,美國國會當時的南方代表們勉強認可了加利福尼亞地區的自由州地位;美國國會於1850年9月9日正式批准加利福尼亞地區在1850年9月9日正式成為美國的第31個州。
在1850年代,南加利福尼亞至少三次企圖與北加利福尼亞分離並謀求獨立州或領土地位。
- 1855年,加利福尼亞州眾議院通過了將本州一分為三的提案[6]。南部加州諸縣,以北至蒙特雷縣、默塞德縣及馬里波薩縣部分地區為界,組成科羅拉多州(後來該州名被科羅拉多領地在1861年占用);這部分如今在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人口占比超過三分之二。而加州北部的德爾諾特縣、錫斯基尤縣、莫多克縣、洪堡縣、三一縣、沙斯塔縣、拉森縣、蒂黑馬縣、普盧默斯縣,以及布特縣、科盧薩縣(包括現在的格倫縣)、門多西諾縣等三縣的一部分則組成了沙斯塔州;今天該地區的人口僅略超過100萬。導致這個提案誕生的主要原因在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土地面積略顯尷尬,既沒有大到足以在美國國會內獲得更多的代表席位,也沒有小到足以讓州政府便於管理;同時,州首府距離南加州等地區較遠,不利於州政策的進入。不過與其他當時緊迫的政治事務相比,該提案的重要度較低而導致優先級非常低,最終該提案在加利福尼亞州參議院被擱置至自動失效[6]。
- 1859年,加利福尼亞州立法機關和州長批准了《皮科法案(Pico Act)》,該法案由代表南加利福尼亞的州參議員安德烈斯·皮科提案;法案的目的在於沿着北緯36°線將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地區分割為「科羅拉多領地」[7][8][9]。該法案被提出的主要理由在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和北部之間的文化和地理差異。法案獲得時任加州州長約翰·韋勒的簽署而通過,這份法案得到了來自科羅拉多領地選民的壓倒性支持;隨後法案被其強力支持者——聯邦參議員米爾頓·萊瑟姆提交到華盛頓特區。但是,自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後產生的美國內戰及分裂危機讓時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反對該法案,最終此法案在聯邦立法機關被否決[6][7][8][10]。
另組聯邦
作者歐內斯特·卡倫巴赫在1975年出版了一本名為《生態烏托邦》的小說。在書中,因為有對環境友好型生活及文化的追求,北加州、俄勒岡州及華盛頓州從美國聯邦中脫離出來。但他後來放棄了這個想法,他說道:「我們現在被氣候變化、海洋貧瘠、水土流失等等致命問題給聯繫到一起了。」[11]
「生態烏托邦」這個概念後來被女作家星鷹借用並改編到她的小說《第五個神跡》中。在這本小說,以在未來從美國獨立了的舊金山為中心的女性生態主義居民們與以洛杉磯為中心的右翼保守主義政權做鬥爭。
雖然以建立卡斯卡迪亞為目的的獨立運動的目標範圍主要是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美國的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荷華州,但通常也包括加利福尼亞州的北部地區。
獨立運動
除了分治運動和另組聯邦運動之外,也有很多組織主張分離運動,即讓加利福尼亞州從美國獨立。主張分離主義的論點都基於如下幾個相同的理由:加利福尼亞州是國際第5大經濟實體[12][13][14],以及全球娛樂(好萊塢)與科研(硅谷)中心[15][16]。
加利福尼亞民族黨成立於2015年的政黨,是一個倡導務實的平台。其長遠政治目標是通過和平和合法手段讓加利福尼亞州從美國獨立出來。加利福尼亞民族黨的名稱和宗旨部分受到蘇格蘭民族黨的啟發;而蘇格蘭民族黨是一個社會民主主義、公民民族主義的中間偏左政黨,提倡進步主義政策和蘇格蘭獨立[17][18]。
加利福尼亞自由聯盟是一個政治團體,成立於2017年。加利福尼亞自由聯盟倡導給加利福尼亞人在政治、經濟及社會方面增權;要求提高加利福尼亞州在全民醫療保健及教育方面的經費、增加加州在美國國會的代表人數以及需求加州獨立。
在由美國共和黨提名的唐納德·特朗普贏得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後,是的加利福尼亞在借鑑了英國脫歐(Brexit)運動之後發起了「加州脫美(Calexit)」的分離運動。他們計劃搜集585,407個簽名,以便在2018年的公投里加入這個分離提案[19]。但到了2018年7月時,加州脫美運動擴大了他們的目標,其中一個計劃就是加州東部建立一個「美洲土著人自治國家」[20],並決定「推遲公投以說服共和黨州支持他們的分離計劃」[20]。
相關條目
- 美國諸州分治提案列表
- 紐約州分治與分離
- 德克薩斯州分裂主義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