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銀行(英語:Bank of Canada;法語:Banque du Canada)是加拿大的中央銀行,其依據1934年的《加拿大銀行法案》(英語:Bank of Canada Act)而建立。它自身定位為一家非商業銀行,不向公眾提供銀行服務,而是專門負責國家的貨幣政策制定、法定貨幣發行、金融機構監管等事務,以維護加拿大經濟與金融系統之穩定;同時也是由財政部全資擁有的國有公司,但不屬於政府部門,與加拿大聯邦政府其他部門相比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3]。
它的總部設於威靈頓街和渥太華下城區銀行街之間的加拿大銀行大廈[4]。
歷史

1913年,國會正式討論要建立國家銀行,當時國會議員麥克萊恩提出議案,建議在國內建立不受政府控制的私人銀行來行使國家銀行的職權,然而被總理駁回。總理博登回覆:「看不到這樣的銀行有存在的必要」[5]。
20世紀30年代間,大蕭條給加拿大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而當時加拿大主要是分散的農村經濟,地方有大量的社區級別商業銀行,對於國家銀行的建立呼聲很小。
30年代初,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全國現有金融結構的滯後,導致國民收入不景氣,引發民間批評聲浪。1933年,總理貝內特成立了一個皇家委員會,以研究「整體銀行、貨幣體系制度以及支持或反對建立國家銀行機構的依據」。隨後皇家委員會結果是支持建立國家銀行,總理採納了其建議,而當時的一份附錄報告成為了《加拿大銀行法》的框架[6]。
1934年7月3日,政府出台《加拿大銀行法》,不久後獲御准。1935年3月,加拿大銀行正式成立,並敞開了大門,作為一家民營機構,向公眾出售股份。但不久,新政府就出台新法案,要將加拿大銀行國有化。
目標
加拿大銀行的目標為:增進加拿大總體經濟與金融之福祉。
「茲於加拿大設立央行之用意為,在金融措施範疇內為增進加拿大總體經濟與金融之福祉,去規範信貸與貨幣以維護國民經濟生活的最高利益,去管控及保護國家貨幣單位之匯價以及減輕匯價波動對生產,貿易,物價與就業總體水平之影響。」
組織結構
加拿大銀行下設機構有:董事會、管理委員會和高級管理人員[9]。
理事會是本行的決策機構。它由行長、常務副行長、和四個副行長組成。它負責貨幣政策,決定旨在促進健全和穩定的金融體系和銀行發展的戰略方向。
歷任行長
政策利率
加拿大銀行以隔夜利率目標作為政策利率。[19]
參見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加拿大銀行的X(前Twitter)帳戶
- 加拿大銀行在Flickr上的頁面
- 《加拿大銀行法案》(Bank of Canada Act)(英文)
- 《1935年至2010年加拿大經濟變化圖表》(自加拿大銀行建立以來)
- 《加拿大元的歷史》(James Powell著)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