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加沙種族滅絕的相關訴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加沙種族滅絕的相關法律訴訟主要有南非訴以色列 (種族滅絕) 案、國際兒童保護組織與巴勒斯坦等訴拜登等人案、尼加拉瓜訴德國案等。
國際刑事法院
2021年,國際刑事法院第一預審分庭確認,該法院對巴勒斯坦的調查擁有管轄權。[1]2023年10月12日,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卡里姆·艾哈邁德·汗確認,以色列國民在加沙犯下的戰爭罪屬於調查範圍。[2]
2024年5月20日,卡里姆·汗申請對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和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發出逮捕令,稱他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他們對至少自2023年10月8日起在加沙地帶犯下的以下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負有刑事責任:[3]
- 以平民的飢餓作為戰爭手段的戰爭罪;
- 故意造成巨大痛苦,或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或殘酷對待的戰爭罪;
- 故意殺戮或謀殺的戰爭罪;
- 故意攻擊平民的戰爭罪;
- 滅絕和/或謀殺,包括導致餓死的危害人類罪;
- 迫害的反人類罪;
- 其它不人道行為的反人類罪。
國際刑事法院法官小組正在考慮是否簽發逮捕令。[4]罪行清單中不包括種族滅絕,因為種族滅絕在法律上不同於滅絕。[5]
無國界記者就戰爭頭八個月內,逾百名巴勒斯坦記者和媒體工作者被殺一事,向國際刑事法院提出了多項指控。2024年5月27日,該組織第三次提出此類指控,指出在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5月20日期間,又有8名巴勒斯坦記者在加沙被殺,另有一名記者受傷。該組織表示:「有合理的理由認為,其中一些記者是被蓄意殺害的,其他人是以軍蓄意襲擊平民的受害者。」[6]
Remove ads
美國憲法權利中心訴訟
2023年11月13日,憲法權利中心起訴美國總統喬·拜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7][8][9]:6訴訟稱,以色列的「大規模殺戮」、針對平民基礎設施和強制驅逐都構成種族滅絕,[10][7]寫道:「美國是以色列最親密的盟友和最堅定的支持者,也是其最大的、遙遙領先的軍援提供者,以色列也是二戰以來美國對外援助的最大累計接受國,因此美國有能力對那些以色列官員產生威懾作用,他們目前正在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民實施種族滅絕行為」。[10]種族滅絕專家威廉·沙巴斯支持該訴訟,他認為存在「嚴重的種族滅絕風險」,美國「違反了所加入的1948年《種族滅絕公約》和習慣國際法所規定的義務,即未能利用其在以色列政府中的影響力,盡其所能防止犯罪發生。」[11]11月16日,學者維多利亞·桑福德(Victoria Sanford)、巴里·特拉赫滕貝格和約翰·考克斯(John Cox)發表了一份聲明,支持憲法權利中心的訴訟。[9]:6在法庭審理期間,特拉赫滕貝格作證說,美國必須採取行動,不要重蹈覆轍,要採取反暴力的立場,以免重現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暴力造成大屠殺的事件。[9]:9
2024年1月31日,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國際兒童保護組織與巴勒斯坦等訴拜登等人案,稱美國憲法禁止其法院決定外交政策,而外交政策只能由美國政府的政治部門決定,但他寫道,「正如國際法院所揭示的,以色列的行為可能構成種族滅絕。」[12]法官還評論道,他更希望發布命令,並敦促拜登重新考慮美國的政策,並寫道,法院「懇請被告檢查他們堅持不懈地支持對加沙巴勒斯坦人軍事圍困的後果」。[13][11][7]
Remove ads
南非訴以色列種族滅絕案

南非
支持南非訴求的國家
反對南非訴求的國家
以色列
南非根據《種族滅絕公約》(以色列和南非均為簽署國)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以色列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犯有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和反人類罪。[14][15][16]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將以色列的行為比作南非種族隔離。[17]南非的申請是根據該公約第九條提出的。[15]一些人權組織、國際組織和其它國家[註 1][註 2]支持南非的訴訟。[81][82][83]
在2023年12月29日提交的申請中,南非爭辯道,以色列的行為「具有種族滅絕性質,因為他們有意消滅大部分巴勒斯坦民族、種族和族裔群體。」[15][84]南非請求國際法院臨時發布法律命令(即在聽取所申請的案情之前),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其在加沙針對加沙的軍事行動。」[15][84]對案件案情的裁決可能需要數年時間,但這樣的命令可以在幾周內發布。[16]在訴訟期間向國際法院發表的聲明中,南非駐荷蘭大使爭辯稱,目前對加沙的襲擊不是獨立的事件,而是「以色列對加沙地帶25年種族隔離、56年占領和16年圍困」的升級。[85]:2
人權觀察國際司法部副主任巴爾基斯·賈拉指出,國際法院的案件不是對個人的起訴,也不牽扯作為獨立機構國際刑事法院。[16]賈拉說,此案是一個契機,可以「就以色列是否對巴勒斯坦人民實施了種族滅絕的問題,提供清晰、明確的答案」。[16]
2024年3月6日,南非請求國際法院下令對以色列採取額外措施,因為加沙人正面臨大規模饑荒。[86]
Remove ads
以色列政府發言人埃隆·利維「厭惡地」[16]駁斥了這些指控,並指責南非與哈馬斯合作,[14]稱南非的指控是「血祭誹謗」,[87]教唆「納粹的現代繼承人」。[88]2024年1月2日,以色列決定在國際法院回應南非的訴訟,儘管以色列在歷史上無視國際的法庭。[84][89]1月13日,內塔尼亞胡說:「沒有人能阻止我們。無論是海牙,還是邪惡軸心,沒有人。」[90]以色列官員稱該法院反猶太。[91][92]以色列的立場是:「雖然不幸,但大規模殺害數千名巴勒斯坦平民,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正當的自衛。」[93]:5-6
南非的行動得到了一些以色列政界人士的支持,比如奧弗·卡西夫。[94]
2024年1月26日,國際法院發布初步裁決,認為南非在訴狀中主張的權利「合理」(plausible),並向以色列發出命令,要求以色列採取一切措施防止種族滅絕行為,防止和懲罰對種族滅絕的煽動,並允許基本的人道主義服務進入加沙。[95][96]
其它案件
對於以色列在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的政策和做法所產生的法律後果,[97]卡塔爾表示,「以色列對加沙人民的種族滅絕戰爭表明,巴勒斯坦局勢是目前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最緊迫的威脅」。[98]
2024年2月,代表在德巴勒斯坦人的律師對德國多名高級政客提起刑事訴訟,指控他們「協助和教唆」加沙種族滅絕,被告包括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和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99][100]
2024年3月1日,尼加拉瓜根據《種族滅絕公約》在國際法院起訴德國,指控德國在以色列—哈馬斯戰爭中支持以色列。[101][102]尼加拉瓜請求採取臨時保護措施,包括恢復德國對近東救濟工程處暫停的資助,以及停止向以色列提供軍事物資。[102]
2024年3月,總部位於澳洲悉尼的伯奇格羅夫法律(Birchgrove Legal)律師事務所向國際刑事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澳洲總理安東尼·艾班尼斯、外交部長黃英賢、眾議院反對黨領袖彼得·達頓等人是違反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的共犯,理由是他們在以色列—哈馬斯戰爭期間,取消資助近東救濟工程處、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和「明確的政治支持」。[103][104]
注釋
- 南非的訴求得到了下列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
- 阿爾及利亞[18]
- 孟加拉國[19]
- 玻利維亞[20][21]
- 巴西[22][23][24]
- 智利[25]
- 中國[26]
- 哥倫比亞[22][27]
- 科摩羅[28]
- 古巴[29]
- 吉布提[28]
- 埃及[30]
- 印度尼西亞[31]
- 伊朗[32]
- 伊拉克[33]
- 愛爾蘭[34]
- 約旦[35]
- 黎巴嫩[36]
- 利比亞[37]
- 馬來西亞[38]
- 馬爾代夫[39]
- 墨西哥[40]
- 納米比亞[19]
- 尼加拉瓜[19]
- 巴基斯坦[41]
- 巴勒斯坦[19]
-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42]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43]
- 斯洛文尼亞[44][45]
- 西班牙[46]
- 敘利亞[47]
- 土耳其[38]
- 委內瑞拉[19][48]
- 津巴布韋[49][50]
- 非洲聯盟[51][52][53]
- 阿拉伯國家聯盟[54]
- 伊斯蘭合作組織[55][56]
- 不結盟運動[57][58]
- 該訴訟還得到了數百個激進團體、非政府組織、政黨、工會和其他組織的支持,截至2024年1月中,已有超過1,400個組織以信函的形式表示支持,該信函的組織者是新成立的「制止巴勒斯坦種族滅絕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to Stop Genocide in Palestine)。[59][60][61][62][63][64]該信的部分簽署者及其它支持組織包括:
- 正義[65]
- 梅贊人權中心[65]
- 國際特赦組織[66][67]
- 內部抵制[63][64][68]
- 粉色代碼[69][59][60]
- 反殖民者(De-Colonizer)[70][63][64]
- 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63]
- 人權觀察[71][72][19]
- 國際猶太反錫安主義網絡[63]
- 國際人民大會[73]
- 反拆屋以色列人委員會[63][64][74]
- 以色列人反對種族隔離(Israelis Against Apartheid)[63][75][76]
- 猶太和平之聲[63]
- 農民之路[73]
- 全國律師協會[59]
- 納爾遜·曼德拉基金會[77]
- 新西蘭工黨[78][79]
- 巴勒斯坦人權中心[65]
- 巴勒斯坦全國總工會[73]
- 巴勒斯坦非政府組織網絡[73]
- 進步國際[69][59][60]
- RootsAction[69][59][60]
- 爭取社會主義和解放黨[69][59][60]
- 國際婦女和平與自由聯盟[80]
- 戰爭之外的世界[69][59][60]
- 世界婦女遊行[7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