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斯塔納

哈薩克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斯塔納map
Remove ads

阿斯塔納[3]哈薩克語Астана羅馬化:Astana發音:[ɑstɑnɑ] )位於哈薩克斯坦中北部,是該國的首都、直轄市和第二大城市,四周與阿克莫拉州接壤。伊希姆河穿城而過,生態環境良好,是哈薩克斯坦工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鐵路交通樞紐。

事实速览 阿斯塔納 Астана, 國家 ...

現代的阿斯塔納是一個新市鎮,並遵循其他規劃首都的進程進行都市計畫。[4]自從成為哈薩克斯坦首都後,這座城市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阿斯塔納的總體規劃是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的,並作為哈薩克斯坦政府、議會大廈、最高法院、阿克奧爾達總統府和眾多政府部門和機構的所在地。目前城市也興建一系列未來主義建築,包括許多摩天大樓。[5][6][7]

Remove ads

城市名稱

1832年,該定居點被授予城鎮地位並被命名為阿克莫林斯克[8][9](俄語:Акмолинск羅馬化:Akmolinsk)。1961年3月14日,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建議該城市的名稱應與其在處女地運動中的作用相對應[10]。3月20日,該市被改名為切利諾格勒[11][10](俄語:Целиноград羅馬化Tselinograd),其俄語意為「處女地之城」。1991年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該市被更名為阿克莫拉[12]哈薩克語Ақмола羅馬化:Aqmola;俄語:Акмола羅馬化Akmola)。1997年,哈薩克斯坦自阿拉木圖遷都至該市,並將該市(新首都)改名為「阿斯塔納」[13],其哈語意即「首都」[14]。2019年3月20日,時任哈國代理總統哈斯穆-卓瑪爾特·托卡耶夫提議將該市更名為努爾蘇丹哈薩克語Нұр-Сұлтан羅馬化:Nūr-Sūltan發音:[nʊɾ sʊltɑn];俄語:Нур-Султан),以紀念該國獨立後的首任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15][16]。隨後,哈薩克斯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確定將該市改名為「努爾蘇丹」[17][18][19],並由托卡耶夫於同年3月23日正式簽署了相關的總統令[20]。2022年9月16日,哈薩克斯坦議會通過新一輪憲法修正案,將首都名稱重新改回「阿斯塔納」[21],並由托卡耶夫於次日(9月17日)正式簽署批准[22][23]。該市亦因此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為近代更名次數最多的首都[24]

Remove ads

歷史

許多世紀以前,博茲克人(烏古斯人的一支)定居點位於現代阿斯塔納境內。它是絲綢之路草原段的一個軍事要塞。突厥語 "Boz"的詞源有幾個意思,如 "未開墾的土地"、"處女地 "和 "羽毛草"。它是12-14世紀的一個大型定居點。

Thumb
阿克莫林斯克地圖

1824年,一隊由俄羅斯鄂木斯克出發的西伯利亞哥薩克軍隊在伊希姆河河岸建立了一個城堡。在20世紀初,該市成為哈薩克的鐵路樞紐,也為該市帶來經濟的影響。在史達林時期,哈薩克有11個勞改營古拉格)。其中最惡名昭彰的坐落於該市附近,專門用來關押史達林政壇敵人的配偶。1954年,該市成為墾荒運動(處女地運動)的中心,目標是成為蘇聯第二大的糧食生產地[25]。墾荒運動時期,有大量外來人員遷入,當中大多數是俄羅斯人。

在1995年,為了哈薩克化北部俄羅斯人佔多數的地區,哈薩克政府把該市預備為新的首都。於1997年,哈薩克政府由阿拉木圖遷都往該市。哈薩克政府認為阿拉木圖作為首都有許多麻煩,例如受地震威脅、擴充土地不便,再加上阿拉木圖離吉爾吉斯的邊界太靠近,哈薩克政府認為遷都有助解決以上問題,但當時遷都活動卻不受矚目。[26]但許多哈薩克人不同意遷都。有人批評該市在哈薩克草原上很孤立,來往交通不方便,而且該市冬天氣候嚴峻。[27]事實上,該市是全世界第二冷的首都,僅次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2017年,該市舉行2017年世界博覽會,主題為「未來能源」。參加該次世界博覽會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分別達到115個與22個。[28]

Remove ads

地理

阿斯塔納位於廣闊的哈薩克中北部半沙漠草原,[29]座落伊希姆河旁。阿斯塔納之所以廣大是因為位於哈薩克北部和中部草原地帶,而且伊希姆河流過其中,才會有會有這麼寬敞廣闊的景觀。伊希姆河北方是阿斯塔納的舊區,南方是發展較新的地區。阿斯塔納海拔347公尺(1,138呎)。面積300平方公里,座標是北緯51.1度、東經71.5度。

氣候

Thumb
阿斯塔納的衛星空照圖

阿斯塔納的年均溫是攝氏1.8度。阿斯塔納最冷的月份是1月,月均溫度攝氏-17.3度。而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均溫度達攝氏20.2度。

氣候學上來說,阿斯塔納是全世界第二冷的首都,僅次於蒙古的烏蘭巴托。在阿斯塔納成為首都前,全世界第二冷的首都是加拿大渥太華。而且阿斯塔納是全哈薩克最冷的地方之一,曾經於1893年世紀大寒潮期間錄得最低溫度攝氏-51.6度。在冬季時,阿斯塔納的每年最低溫度在攝氏-35度到-40度之間。而且阿斯塔納的均溫有半年是在零度以下。總體來說,阿斯塔納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但瀕臨半乾旱氣候。阿斯塔納冬季非常嚴寒並經常出現暴風雪天氣、夏季和暖及陽光充沛但也有冰雹和雷雨天氣、春秋兩季寒冷和屬於雨雪交替期。

更多信息 阿斯塔納(1991–2020, extremes 1881–present), 月份 ...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根據2017年11月1日的統計,阿斯塔納的人口有1,026,897人,而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282人。阿斯塔納的主要民族有:哈薩克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德意志人韃靼人,並各占65.2%、23.8%、2.9%、1.7%、1.5%的人口。在1999年時,阿斯塔納的人口約281,000人,30%是哈薩克人,70%是俄羅斯、烏克蘭、德國人等外地人。而2007年時,人口比1999年統計時還多出了一倍,有約60萬人。在1990年代時,有大量的民工從哈薩克四面八方而來,同時阿斯塔納也是哈薩克年輕人創業的好地方。因此阿斯塔納的人口比例大大的改變,讓原本阿斯塔納哈薩克人的比例從30%變成60%,2017年7月4日阿斯塔納人口已經突破一百萬。

Remove ads

經濟

政治政府活動是阿斯塔納最主要的經濟活動,同時也使阿斯塔納自立成為一個經濟特區。而在遷都後,大樓工程顯得重要。因此哈薩克在10年間,建了許多政府大樓、官邸、清真寺、公園和紀念碑。

建築

阿斯塔納在蘇聯時代建造的建築現已拆除,被遷都時期阿斯塔納所蓋的建築取代。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對阿斯塔納的建築很關注;最近才完成的建築物都是被國際設計師認可的。

巴伊傑列克觀景塔

巴伊傑列克觀景塔是阿斯塔納最著名的地標。巴伊傑列克塔的形狀象徵著一顆楊樹。在巴伊傑列克塔的球形頂樓有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手印。在2010年夏天,巴伊傑列克塔舉辦哈薩克有史以來最盛大的露天畫展。

交通

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設計了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國際機場,他同時也設計了阿斯塔納的一些建築。位於阿斯塔納市區北部的阿斯塔納站是哈薩克斯坦北部的重要樞紐,市區東南部另設有2017年6月1日啟用的阿斯塔納光明之路站[31][32]從阿斯塔納出發的火車都可以到達哈薩克斯坦大部分的大城市,尤其是到阿拉木圖的特快車。阿斯塔納的國際列車可以到俄羅斯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但大部分的車一個星期只有一班。自2008年夏天後,阿斯塔納每個星期都有一班車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烏魯木齊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參閲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