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匕齒滄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匕齒滄龍(學名:Khinjaria,意為「匕首」)是扁掌龍亞科滄龍已滅絕的一個屬,生存於晚白堊世的摩洛哥奧勒德阿卜杜恩盆地。屬下包括單一物種銳利匕齒滄龍(K. acuta),所知於部分顱骨及椎骨。匕齒滄龍可能是其環境中的頂級掠食者,因為巨大的體型、刀片似的牙齒及獨特的顱骨形態使之可以攻擊大型獵物。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匕齒滄龍正模標本MHNM.KHG.521發現於摩洛哥胡里卜蓋省奧勒德阿卜杜恩盆地(下第三層,西迪徹納恩地)的沉積物中。標本由部分顱骨(含部分前頜骨、一對上頜骨、前額骨、額骨和頂骨、右眶後額骨、部分右鱗骨及一個齒骨)及一節可能來自軀幹的關節連接的椎骨組成。[1]
2024年,朗里奇等人將此化石遺骸描述為扁掌龍亞科滄龍新屬新種銳利匕齒滄龍(Khinjaria acuta)。屬名「Khinjaria」取自阿拉伯語詞彙「匕首」。種名「acuta」在拉丁語中意為「尖銳的」。完整雙名意指匕齒滄龍的牙齒形態。[1]
描述

匕齒滄龍身長估計為8公尺(26英尺)。這種體型再加上尖利的牙齒,使其能夠捕捉大型獵物。上頜骨有10或11顆牙齒,相比之下,其近親哥隆約龍有11顆牙齒、似長吻鱷龍有12顆、約氏塞爾馬龍有11或12顆。匕齒滄龍齒骨上有12顆牙齒,與哥隆約龍相同。這些牙齒像約氏塞爾馬龍一樣成比例較大,與似長吻鱷龍等其它扁掌龍亞科的小型牙齒相反。整體來說,吻突不尋常地短,眼眶尺寸也較小。上頜骨及齒骨深且粗壯。顱骨可動性很差,意味即組成顱骨的單塊骨頭不會相對於彼此移動。這可使雙顎更加有力。[1]
分類
朗里奇等人(2024年)在系統發育分析中將匕齒滄龍歸入扁掌龍亞科中的一個演化支作為哥隆約龍的姐妹群。作者將該演化支——還包括似長吻鱷龍、哥隆約龍及塞爾馬龍——命名為塞爾馬龍族。[1]斯特朗等人(2020年)在似長吻鱷龍描述中亦發現類似演化支。[2]朗里奇等人的分析結果如以下分支圖所示:
| |||||||||||||||||||||||||||||||||||||||||||||||||||||||||||||||||||||||||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