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體育大學

中國北京市的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体育大学
Remove ads

40.0299048°N 116.3192935°E / 40.0299048; 116.3192935

事实速览 北京體育大學, 老校名 ...
Thumb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的一所公立體育大學,主管部門為國家體育總局,為國家重點大學。學校位於海淀區信息路,毗鄰圓明園遺址公園,占地面積7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

北京體育大學專精於競技體育,截至2015年,已培養奧運世界錦標賽冠軍運動員及教練312人,其中奧運冠軍73人。2015年,北京體育大學創辦殘奧冠軍班,招收優秀殘障運動員[2]

截至2024年4月,據學校官網信息顯示:現北京體育大學共擁有室內外訓練場館近100個;設有25個二級教學單位、22個黨政職能部門、2個群團組織單位、3個科研平台單位、9個教輔及其他單位;開辦39個本科專業,擁有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各級各類在校學生13000餘名,其中本科生9800餘名,研究生3500餘名;學校已與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的159所國(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際關係,為106個國家培養了留學生15000餘名。

Remove ads

形象標識

校徽

現行校徽於2002年啟用。[3]主體是一個藝術形式的「S」,是單詞Sport的簡寫,飛舞的跑道和紅色象徵着青春的活力。

校名

初始校名為「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北京體育大學」。

現用中文校名為北京體育大學1959級校友、書法家楊再春所題。

曾用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2002年更為"Beijing Sport University"。[3]

校訓

追求卓越

校訓精神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毛澤東,《體育之研究》,《新青年》第三卷2號)

校慶

11月1日

歷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遵照國家政務院關於「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學校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校,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指示精神,決定創辦中央體育學院。同年7月,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成立中央體育學院籌備處。徐英超教授任籌備處主任。直屬教育部領導,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業務指導。

1952年11月,國家體委成立,中央體育學院籌備處在國家體委領導下開展工作。

1953年4月,籌備處確定了圓明園東側、清河北岸的校址[4]

1953年8月,高等教育部、教育部、財政部、國家體委聯合通知,確定「以北京師範大學體育係為基礎在北京成立中央體育學院」。

1953年9月,中央派鍾師統任院長。學校歸國家體委直接領導,該年11月3日舉行開學典禮,當時以先農壇體育場為臨時校址[5],12月7日正式開課。1954年1月,中央體育學院遷入圓明園東北方向的現址[4]

1956年3月14日,學校更名北京體育學院[4]

Remove ads

文革時期

1966年6月11日,北京新市委派國家體委工作組進駐該院。並成立「北京體育學院革命委員會」。自此,學院進入了動亂時期。

1967年3月,造反派奪取該院黨、政、財、文大權宣布成立「院革命委員會」。自此,該院全面陷入癱瘓,教學、訓練、科研和招生等工作均告中斷。

1968年8月,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該院,實行領導。

1970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下達通知,責成該院舉辦青訓大隊,為國家培養優秀青年運動員。

1972年2月28日,國家體委軍管會撤銷,該院歸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雙重領導。

1973年6月,經北京市委批准,成立中共北京體育學院核心組,恢復黨對學校的領導。

1974年12月16日,國務院同意將原來由國家體委領導的北京體育學院,改由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雙重領導。

改革開放

197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轉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高等學校統一領導,分散管理的決定的報告》,該院又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隸屬教育部和國家體委領導,以國家體委為主。

1993年12月11日,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4]

1995年9月,根據國家體委體人字(1995)356號文件,撤銷「國家體委幹部培訓中心」將其職能劃歸北京體育大學;成立「國家體委幹部培訓中心」,由北京體育大學管理。撤銷北京體育大學管理系,成立「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院與培訓中心為一套機構,對外掛兩塊牌子。

2004年底,學校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對部分機構和職能進行了調整,中層幹部聘任工作啟動,並於2005年初完成聘任工作。

2016年6月28日,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

2017年9月,入圍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8年2月25日,北體師生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主辦國交接儀式精彩展現「北京八分鐘」文藝表演。

2018年11月,北京體育大學入選首批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培訓基地。

2019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給北京體育大學2016級研究生冠軍班全體學生回信,對他們提出勉勵和期望,並向北體大全體師生和正積極備戰奧運等賽事的運動員、教練員致以誠摯問候。[6]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北體人接受祖國檢閱,參加情境式行進「青春萬歲」,懸掛大紅燈籠任務,圓夢奧運、體育強國、祖國萬歲彩車遊行。

2019年12月19日,北京體育大學海南國際學院辦學全面啟動。

2020年4月13日,學校與海南省教育廳、陵水縣人民政府簽署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入駐協議,國際合作辦學邁入新階段。

2024年8月,在新任黨委書記樊戰備的主導下,學校開展新一輪院系調整,院繫結構實現精簡;同步推進中國奧林匹克學院、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的實體化建設。

Remove ads

校區分布

北京體育大學現有三個校區,另有其他校區處於籌備或建設中。

本部

校本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信息路48號,承擔學校主要科研、教學工作和國家體育總局部分集訓工作。

秦皇島校區

秦皇島校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文體路5號,為國家體育總局秦皇島訓練基地(中國足球學校),2017年加掛北京體育大學秦皇島校區牌子。目前該校區僅有中國足球運動學院進駐。

海南國際學院

海南國際學院(另稱海南校區)位於海南省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2021年9月實際投入使用[7]。現主體為北京體育大學阿爾伯塔國際休閒體育與旅遊學院,2023年起招收本科生。[8]

建設(規劃)中校區

北京體育大學航空學院:河南省安陽市[9]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雪上運動學院:河北省淶源縣白石山鎮[10]

北京體育大學雄安校區:河北省雄安新區[11]

行政管理

歷任校長和黨委書記列表

更多信息 校長, 就任日期 ...
更多信息 姓名, 就任時間 ...
更多信息 姓名, 職務 ...

隸屬關係沿革

更多信息 時間, 隸屬關係沿革 ...

院系設置

北京體育大學現設有四個學部。此外,中共國家體育總局黨校、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中國奧林匹克學院設在該校。學部院系設置如下:

奧林匹克運動學部

  • 競技體育學院
  • 中國足球運動學院(中國橄欖球運動學院)(中國足球教練員學院)
  • 中國籃球運動學院
  • 中國排球運動學院
  • 中國田徑運動學院
  • 中國游泳運動學院
  • 中國冰雪運動學院
  • 附屬競技體育學校(中專)

體育與健康學部

  • 教育學院(體育師範學院)
  • 心理學院
  •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
  • 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
  • 中國武術學院(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研究院)
  • 體能訓練學院(軍民融合體能訓練學院)
  • 體育休閒與旅遊學院

人文社科學部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管理學院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藝術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冬奧培訓學院)
  • 國際教育與交流學院[14]
  • 人文學院

體育工程學部

  • 體育工程學院(中國體育大數據中心)

海南國際學院

其他附屬機構

  • 北京體育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第二十中學加掛牌子[16]
  • 北京市海淀區恩濟里體大幼兒園[17]

曾經存在的相關單位

二級學院

  • 中國馬術運動學院:2017年5月設立[18],原稱馬術運動學院,2022年3月撤銷[19]
  • 中國極限運動學院:2017年5月設立[18],原稱極限運動學院。
  • 國際體育組織學院(外國語學院):2004年9月設立外語系,2017年升格為二級學院,2024年8月進行學科調整,原人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併入,更名為國際教育與交流學院[14]
  • 中國冰上運動學院(中國冰球運動學院):2018年設立中國冰球(冰壺)運動學院,2020年更名中國冰上運動學院(中國冰球運動學院),2021年實體化運行;2023年秋起,與中國雪上運動學院一體化運行,2024年8月撤銷,兩院合併為中國冰雪運動學院[20]
  • 中國雪上運動學院:2022年籌建;2023年秋起,與中國冰上運動學院一體化運行,2024年8月撤銷,兩院合併為中國冰雪運動學院[20]
  • 體育商學院:原管理學院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2018年單獨建院,2024年8月撤銷,合併至管理學院[21]

附屬機構

  • 北京體育大學附中[註 1]舞蹈教學區(中專;2002年成立,2009年轉設為北京市文化藝術職業學校,2020年轉設為中國煤礦文工團藝術學校北藝校區)

國際交流

亞洲

 日本 早稻田大學

歐洲

 俄羅斯 俄羅斯體育大學

 俄羅斯 聖彼得堡國立體育大學英語Lesgaft National State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and Health

 德國 德國科隆體育大學[22]

 英國 拉夫堡大學[23]

 英國 東倫敦大學

 英國 伍斯特大學

 英國 利茲大學

 義大利 博洛尼亞大學

 法國 尼斯大學

 法國 奧爾良大學

 愛爾蘭 利默里克大學

北美洲

 美國

 加拿大

大洋洲

 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大學

 澳大利亞 堪培拉大學

注釋

  1. 此處的「北京體育大學附中」指的是「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育學校」(中專)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