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市雙河農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市雙河農場,因音河、阿倫河兩河流經而得名。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境內,面積約380平方公里。人口1.1萬人。面積57萬畝,其中約52萬畝在甘南縣境內,4萬餘畝在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境內。地籍仍屬於甘南縣與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但土地使用權屬於北京市人民政府,也是中國離母體最遠的飛地(距離北京市的直線距離1060公里)。在北京市和齊齊哈爾市內分別設有農場辦事處。在齊齊哈爾站設有鐵路專用線。耕地40多萬畝。近30個職工住區。下屬20個生產隊,10個企業,10個部室,共計40個單位。
Remove ads
歷史
前身是1956年5月22日首批65人開始建設音河農場,隸屬於黑龍江省公安廳嫩江分局。1956年6月10日,黑龍江省公安廳甘南開荒隊成立。
中共建制初期,北京的監獄和勞教所人滿為患,於是到黑龍江省開闢勞教飛地。最初的北京勞教所設在中蘇邊境的興凱湖,後來中蘇關係緊張,使邊境地區動盪,迫使勞教所回遷北京。1964年9月音河農場由北京市公安局五處接收,改名為北京市地方國營音河農場。
1968年11月10日農場改編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第五十六團,來自上海、天津、哈爾濱、北京等地近8000名知青入場。此時農場歸黑龍江省,與北京市的飛地關係暫告一段落。1969年6月,相鄰的阿倫河畜牧場合併到五十六團。1975年12月,兵團撤銷,農場下方地方,改名為黑龍江省雙河農場,歸屬黑龍江國營農場總局嫩江農場管理局領導。
文革結束後,勞教制度恢復,在80年代嚴打的背景下,北京監獄再次人滿為患,於是1981年10月雙河農場收歸北京市勞改工作管理局[1]。所有在編職工一律入警。然而此後農場甚至陷入收入連職工工資都無法支付的困境,一度導致生產停止。
2012年5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44號文件,「將雙河農場交由首農集體經營管理,將雙河地區發展納入本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通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創新經營機制,用3~5年的時間,使雙河農場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20萬噸以上(比2010年增長50%);把雙河農場建設成為本市重要的商品糧應急供應保障基地、綠色安全有機農產品生產和特供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成為我市『新型遠郊區』。」此後,雙河農場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大豆[2]。
Remove ads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