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宋汝窯青瓷膽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宋汝窯青瓷膽瓶,燒製年代約為北宋哲宗至徽宗(1086-1106)之二十年間。為清宮傳世之汝窯(汝官窯)作品。
![]() |
說明
圓口嵌銅釦,細頸,圓碩腹,圈足外撇加嵌銅邊。通體施天青色釉,釉質勻潤,釉面滿佈灰色開片,局部微現粉色光澤。底心刮去釉層,形成一無釉圓面,加塗黃色薄汁。沿邊鐫刻乾隆皇帝〈詠官窯溫壺〉御製詩,內容為:「通體純青纈細紋,用圜旅食古攸聞。難為兄固有其事,生二精陶實出群」。句末署「乾隆乙未春御題」(乾隆四十年,1775)紀年款識,並鈐「太璞」一印。 乾隆皇帝在這首詩中,表達出他將汝窯膽瓶看成是章生二窯,通過詩注的解說也得知此一資訊主要來自明人陸深《春風堂隨筆》的記載,也就是章生一和章生二兩兄弟各自主持一個窯廠燒造瓷器,章生二窯的成品質佳近於「官窯」,在他筆下遂勝過章生一窯。 對照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窯址出土的標本,以及大英博物館的汝窯長頸瓶,從互為相似的頸腹、圈足中,得以推想此件作品原來亦具喇叭口長頸的造型特徵。[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