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山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山經》,為《山海經》山部的第三部,其中描述書中北山部的各種山脈、流水、鳥獸、礦物與神祇。
此卷包括《北山首經》、《北山二經》、《北山三經》,分別講述單狐之山至隄山、管涔之山至敦題之山、太行之山至毋逢之山等[1]。此外,作為一部充滿神話色彩的地理和禮儀古籍,此卷中描述的一些神祇等,都深深地影響到此後數千年的東亞文化圈中國家的禮儀和文化[2]。
首經
北山經的首山為單狐山又稱首座山,山上長有茂密的榿木,以及茂盛的華草。漣水從這裡發源,然後向西流入坳水,水中多有紫色石和花紋石[3]。
再向北二百五十里是求如山,山上多產銅礦,山下多產玉石,草木不生。滑水發源於此山,並向西方注入諸毗之水。水中多產滑魚,它的形狀像黃鱔,紅背、聲音如人的支吾聲,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癒贅瘤。滑水裡還多產水馬,它的形狀像馬,花臂膊、牛尾,發出像人的呼叫聲[4]。
滑魚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一百四十九卷》
再向北三百里是帶山,山上多產玉石,山下多產青碧。山中有一種獸,它的形狀像馬,長一隻角,角上有甲錯,名為䑏疏,可用來防避火災。山中還有一種鳥,形狀像烏鴉,長着五彩羽毛、紅色斑紋,名為鵸䳜(一說鵸鵌)。它自為雄雌,吃了後可不生癰疽。彭水發源自此山,向西注入芘湖,水中多產鯈魚,形狀如雞,長着紅毛、三條尾巴、六隻腳、四個腦袋,它的叫聲像喜鵲,吃了它的肉可以忘掉憂愁[5]。
再向北四百里是譙明山。譙水發源於此山,向西流入黃河。譙水中多產何羅魚,一個頭、十個身子,它的聲音就像狗叫,吃了它可以治癒癰瘡。有一種獸,它的形狀像貆、長有紅色細毛,其叫聲如同轆轤抽水的聲音,名叫孟槐,可以用來防禦凶災。這座山,不生草木,多產石青和雄黃[6]。
二經
三經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