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汶川大地震中老北川震害遗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是中國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老縣城曲山鎮。北川縣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毀滅性破壞,遺址的災區景象被完整保留,是世上原貌保護規模最大、地震破壞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遺址;不少遊客到遺址旅遊,此舉引起了重大爭議。遺址在2012年7月被列入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於四川,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大損失和毀滅性破壞,以至需要異地重建,是此次地震中受災最嚴重、最多人遭難、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縣級城市[1][2]。
汶川大地震後不久,已有人提出保護北川地震遺址[3]。地震一年後的2009年,到地震遺址旅遊成為熱潮,農曆新年期間合共有超過700萬人次的遊客造訪四川省內的地震災區,帶來18.69億人民幣的收入,其中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接待了近10萬人次的遊客;但北川政府其後印發通告,禁止公眾到北川地震遺址參觀考察,並對遺址一帶實施交通管制[4]。
同年,上海市支援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規劃項目策劃組提出估算造價為23.45億人民幣的開發方案,金額之大引起爭議;方案進行了調整,其後在2010年得到四川省相關部門的批覆,修建遺址保護區和紀念館,總投資下調至約6.7億人民幣[3]。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在同年開始適度開放,每天准許1,000人進入;2013年,遺址改為全面開放,每天進入遺址人數不限[5]。
Remove ads
特色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把汶川大地震後的災區景象完整保留,是世上原貌保護規模最大、地震破壞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遺址[2]。遺址的總保護面積為1.2平方公里,分為老城區、新城區和沙壩地震斷層三部分;遺址內有12處重要事件地保護、16座一級保護建築、75座二級保護建築、6處典型地質與基礎設施破壞保護,並呈現了斷層、泥石流、山崩、堰塞湖等次生災害類型[1][2]。
保護和開發相關爭議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吸引遊客來訪,引申了此舉是否不尊重死者的道德問題[4]。主張禁止遊覽遺址的意見認為,到地震遺址旅遊是「看別人的傷疤為樂」、「將快樂建立在悲傷之上」,是不尊重地震死難者的行為[4]。另一種意見指出,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是災難記憶,在情感和宣傳方面有價值,有紀念和教育的用途,也有利於科研[1][6]。開發地震遺址亦引起政治方面的議論,有報導形容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亮點基地,參觀者能緬懷死難同胞、感受救災力量;有反對禁止遊覽遺址的意見質疑,北川政府一度禁止公眾到北川地震遺址參觀考察,是因為「倒掉的學校不敢讓人看」[4][7]。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面臨被暴雨摧毀的風險,惹起浪費資金維護的批評[6]。2013年的暴雨令遺址被淹,有學者認為這反映用以保護遺址的資金化為泡影,堪稱勞民傷財;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蒙特利爾技術學院教授嵇少丞發表博客文章,指出「至少幾億人民幣打了水漂」[3][6]。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縣城保護工作指揮部的高層反駁指,真正用於保護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的資金只有6,050.89萬人民幣,沒有超過一億,「至少幾億人民幣打了水漂」的說法不成立;而且,遺址是個「公共墓地」,可以讓北川人寄託情感,北川老縣城保護工作指揮部數據也顯示在每年40萬前往祭拜的遊客中有近一半為北川或綿陽本地人[3][6]。
圖片集
-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部分建築
-
中共北川縣委大門遺址,該處在地震後被泥石流掩埋,現余大門頂部
-
北川大酒店遺址
-
曲山小學遺址,該校在地震中有四百餘名師生遇難
-
縣公路運輸管理局遺址
-
綠寶賓館遺址
-
北川縣人民政府大樓遺址
-
北川縣稅務局遺址
-
北川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遺址
-
北川縣公安局遺址
-
龍尾大橋遺址
-
北川職業中學遺址,共計109名師生在此遇難
-
遇難者公墓,為地震中放置遇難者遺體的場所。一萬餘具遺體被安置於此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