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母子里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母子里站
Remove ads

北母子裡站(日語:北母子里駅きたもしりえき Kita-Moshiri eki */?)是位於北海道雨龍郡幌加內町字母子裡,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深名線車站廢站)。隨著深名線廢線,車站在1995年(平成7年)9月4日廢除。

事实速览 北母子裡, 日語名稱 ...
Thumb
1977年的北母子裡站與方圓約500米範圍。右下方為名寄方向。當時設有1面2線的島式月台,車站大樓靠近朱鞠內一方設有貨物線。該貨物線在月台外側的本線單線化後撤走。料場位於車站大樓靠近名寄一方,曾幾何時,該處放了很多木頭,後來長年沒有使用。圖中可看見停泊維護車輛的白色長型車庫。車站後方設有輔助蒸氣機車專用的轉車盤遺蹟。
Remove ads

歷史

  •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0日 - 鐵道省深名線朱鞠內站至初茶志內站(後來為天鹽彌生站)之間開通(深名線全線開通)此站啟用[1][2]。當時為一般車站[3]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 - 日本國有鐵道成立,成為日本國有鐵道車站。
  • 1982年(昭和57年)3月29日 - 結束處理貨物[3]
  • 1984年(昭和59年)
    • 2月1日 - 結束處理行李[3]
    • 11月10日 - 成為無人車站[4]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 伴隨國鐵分割民營化,車站由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營運[3]
  • 1995年(平成7年)9月4日 - 深名線全線廢除,此站也廢除[3]

站名的由來

此站名稱取自所在地名「母子裡」。由於與根室本線茂尻站同音(もしり),因此冠以「北」字[1]

地名源自阿伊努語的「モシウンナイ(mosir-un-nay)」(島、有、河流)的前半部分[5]。此站位於北海道大學農學部雨龍演習林的毛希連內事業區內,在1928年(昭和3年),演習林規劃了植民地區域,名為「茂知」[6]。後來在首批進遷入該處的人們中,有一個家族誕生了一位嬰兒,當地的看守所職員為了紀念,便把地名改為「母子裡」,在1930年(昭和5年)在村議會中決定正式地區名[6][7]

車站構造

截至車站廢除前,車站是一座地面車站,設有1面1線的島式月台(只使用單邊)。月台位於路軌北邊(名寄方向的列車會開啟左邊車門)[8]。在深川一方設有路軌分支,連接車站大樓東邊的舊貨物月台和一條側線[8]。曾經此站設有1面2線的島式月台,當時可進行列車交會,車站大樓(北邊)旁邊是下行線,外側(南邊)是上行線[9]。靠近車站大樓一方的一線(下行線)在撒走交會設備後,路軌也撤走。月台前後的路軌均設有彎位,這是分支留下來的走線[8]

此站是無人車站,在有人車站時代還有車站大樓。車站大樓位於站內北邊,鄰接平交道前往月台[8]。此站在1978年(昭和53年)2月錄得-41.2度,為戰後日本官方最低氣溫紀錄,這個記錄使車站知名。在冬天時常會錄得-30度以下。而設置於站內的溫度計只能測量最低-30度的氣溫[9]。後來同年3月,國鐵總裁の高木文雄日語高木文雄到訪此站後,後日寄贈了可測量-60度的溫度計給此站與朱鞠內站[10]。—些為了耐寒體驗到訪的人士寫在站內候車室的筆記簿中[8]

使用狀況

  • 在1981年度(昭和56年度),1日的上下車人次為31人[9]
  • 在1992年度(平成4年度),1日的上下車人次為24人[8]

車站周邊

現況

在廢駅後,車站大樓在1998年(平成10年)拆毀[12]。遺址變成NTT手提電話發射站[13]。此外,月台截至2000年(平成12年)還存在[13]。截至2011年(平成23年)也是同樣,月台已經被雜草堆滿[12]

相鄰車站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深名線
湖畔北母子裡天鹽彌生
曾經此站與湖畔站之間曾經設有蕗之台站白樺站(均在1990年(平成2年)3月10日廢除)。同時,此站(當時為臨時乘降場)和蕗之台站之間曾經設有宇津內臨時乘降場(在1956年(昭和31年)11月19日後廢除)。

注腳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