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洋電報學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洋電報學堂,又稱天津北洋電報學堂,前身1878年是李鴻章創辦天津機器局附設天津電報學堂,光緒六年(1880年)正式創辦北洋電報學堂。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停辦。原址坐落於天津東門外扒頭街,後選新址於天津法租界紫竹林(今吉林路承德道一帶)一帶,是當時中國近代第一所工業技術學校亦是中國最早的電報學校[1]

事实速览 北洋電報學堂, 創辦時間 ...

歷史

1878年,李鴻章天津機器局建立附設的天津電報學堂。

1879年,時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組織天津機器局電報學堂師生,在天津老城北塘大沽口炮台之間架設了一條約六十公里的電報線路,用於電報信息傳輸。其後,又在天津東機器局與直隸總督衙門之間架設了長約6.5公里的電報線。

1880年9月16日,李鴻章在天津上海之間架設電報線,實現兩地之間的電報通信。同年10月4日,他奏請設立北洋電報學堂,提議由清政府主導培養電報專業人才。奏請獲准後,學堂於當年正式成立,並於10月6日開學。[2]

在電報學堂的創辦過程中,清末政治人物、洋務派代表盛宣懷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聘請了一批丹麥大北電信公司的技師,以及來自法國英國的教師,合同期限為一年,負責教授學生數學、製圖、英文、電磁學、電測試、材料學、基礎電信、儀器規章、電報實習、國際電報公約等二十門課程。

北洋電報學堂招生對象主要為年齡在16至22歲之間的青年。1886年9月,學堂遷至天津法租界紫竹林地區的新校舍。到1895年,學校設有4個班級,在校學生共50人。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天津,北洋電報學堂被迫停辦。[3]

Remove ads

畢業分配

據統計,北洋電報學堂自創辦到停辦共有畢業生三百餘人,入學時英語和數學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在入學四五年後畢業,所有的畢業生都被分配到各地的電報分局工作,一些不勝任工作的畢業生被送回北洋電報學堂進行補習。天津上海的電報線竣工後,清政府當時計劃在上海廣州之間以及蘇州天津之間架設電報線,因此就急切需要電報管報生,李鴻章為此特地奏請光緒批准北洋電報學堂續辦一年並建議除去招收在校的三十二名學生以外,再招收四五十名英文專業的學生。李鴻章預期這些學生在畢業之時能夠立即被撥局派用。北洋學堂原計劃1883年之後停辦,但後來因為各地電報人員的需求並來函要求該學堂繼續興辦下去。[4]

相關條目

參見

  • 天津史志叢刊. 1, 二十世紀初的天津概況 [地方志] / 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部編 ; 侯振彤譯 (1986年4月第1版) 內部發行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