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縣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級分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縣轄區,罕見情況下簡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0年代前後撤區併鄉之前普遍存在的一種行政區劃單位,區劃層次介於之間。縣轄區的行政事務機構稱為「區公所」。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

第六十八條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國務院批准,可以設立若干派出機關。
  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區公所,作為它的派出機關。
  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

事实速览 縣轄區, 位置 ...

歷史

早期沿革

1949年之前,中華民國在縣以下的行政區劃設有區公所。1928年9月15月,國民政府公布《縣組織法》,規定縣的下級自治機關為區公所、村里公所及閭長、鄰長。1939年國民政府公布《縣各級組織綱要》,開始實行「新縣制」,區不作為一級行政或自治組織,只是「縣府之輔助機關」,其主要任務是「代表政府督導各鄉(鎮)辦理各項行政及自治事務」,只起上傳下達,監督輔導地方自治的作用。區設軍事、教育兩名指導員。縣下為鄉(鎮)公所,設民政、警衛、經濟、文化四股。鄉(鎮)民代表會。鄉鎮長兼任中心學校校長、國民兵隊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九十年代撤區並鄉以前,絕大部分縣份的區劃單位為區,區的數量從5個到10個,大縣多的超過10個。同一時期,縣治、少數具有獨特經濟地位的建制鎮為與區處同一行政層次的地位,此類建制鎮因由縣直管,稱為「直管鎮」或直轄鎮。縣轄區的行政機構稱為「區公所」,區公所為縣政府派出機構,其行政官員稱為「區長」。縣轄區管轄的鄉鎮數量平均管轄4~5個,少則2~3個,多則5~8個。

Remove ads

努圖克

努圖克蒙古語ᠨᠤᠲᠤᠭ漢語拼音字母Nûtag東部標準音[nʊtʰɑ̆ɡ̊])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之前內蒙古自治區之下半農半牧地區和純農業地區的行政單位,相當於縣轄區。

撤區設鄉

改革開放後,實行撤區併鄉,基本為原來的二個鄉(鎮)合併為現行一個鄉(鎮),較小的鄉鎮則由三四個鄉鎮合併為一個鄉鎮,少數面積小、人口少的縣轄區,區劃調整後僅合併為一個鄉鎮。

2003年2月20日,山東省長島縣撤銷8個區公所,改設為鄉鎮,至此山東省內不再有區公所設置。

2005年3月,新疆若羌縣撤銷祁曼塔格區,設立祁曼塔格管理委員會。[1]

2005年6月,湖南省沅陵縣撤銷8個區公所,至此湖南省內區公所全部撤銷。[2]

2006年3月,新疆且末縣撤銷阿羌區,所轄鄉由且末縣直接管轄。[1]

2008年6月30日,新疆莎車縣撤銷所轄的7個區公所。

2009年2月6日,新疆和靜縣撤銷巴音布魯克區公所[3]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國還有2個區公所,分別在河北和新疆。[4]

更多信息 年份, 數量 ...
更多信息 2002年, 2003年 ...
Remove ads

現存縣轄區

目前現存的縣轄區如下:

由於技術困難,截止目前,兩縣轄區並未登記在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區劃代碼名錄中,但後者則登記有同名鎮同名鄉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