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萬人計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十萬人計劃,也稱為麥克納馬拉的十萬人計劃、 麥克納馬拉的蠢人或麥克納馬拉的錯配, [1] [2]是美國國防部在1960年代招募士兵的生理或心理醫學計劃。該計劃由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於1966年10月發起,其主旨為降低徵兵標準,徵收原本不符合特定心理和生理醫療標準的士兵(包括智力較低者、身體輕度殘疾者等),以滿足美國政府在越南戰爭中不斷增長的兵源需求。
根據《麥克納馬拉,蠢人:越南戰爭中的美軍低智商士兵》(McNamara's Folly: The Use of Low-IQ Troops in the Vietnam War)一書的作者漢密爾頓·格雷戈里的說法,因該項目而應徵入伍的士兵,其死亡率[1]是其他在越南服役且服役後收入較低的美國人的三倍。離婚率也高於非退伍軍人。
背景資料

美軍在不同時期,都招募過低於特定心理和生理醫療標準的軍人。 那些在智力測試中得分較低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獲准服役,儘管這一經歷最終導致了智商80的法定最低入伍標準。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1980年代,原因是軍隊的職業能力測驗出現了錯誤信息。[4]
到1966年10月,每月徵兵人數已連續15個月穩定增長,達到49,300人,是自1951年初朝鮮戰爭動員高峰期以來的最高水平(當時每月徵召80,000人)。 [5]在一系列決定中,美國國防部將入伍所需的美軍資格考試進行下調。 [5]
《麥克納馬拉,蠢人: 越南戰爭中的美軍低智商士兵》一書作者漢密爾頓 · 格雷戈里如此描述麥克納馬拉的心理:[6][7]
麥克納馬拉是個科技愛好者……他相信他可以通過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計算機分析贏得越南戰爭…… 也相信他可以通過使用錄像帶來提高人的智力。
Remove ads
項目
作為對林登·約翰遜總統反貧困戰爭的響應,他們為未受過教育的人和貧困人口提供培訓和機會,應召入伍的人列為「新標準人」(或蔑稱為「白痴兵」)。[8] 據報道,通過該計劃招募的士兵人數從32萬到35.4萬不等,其中包括志願役和義務役(分別占54% 和46%)。[9][3] 美國陸軍接收了71%的新兵,其次是海軍陸戰隊10%,海軍10%和空軍9%。[1]
「十萬人計劃」的士兵包括:不會說英語的人群,智力低下的人群、有輕微身體缺陷的人群,以及體重略有超重或不足的人。「十萬人計劃」還包括一個由「正常」士兵組成的對照組,用於比較與前者的差別。 每一個不同的類別都在士兵的官方人事記錄中識別出來,並在徵兵合同的第一頁上蓋上一個大大的紅色字母。人力資源辦公室必須編寫有關報告,每月提交給陸軍部。每月的報告沒有透露士兵的身份。
另請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