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位於臺灣新北市八里左岸的考古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簡稱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台灣新北市八里左岸,於1998年興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開館。為台灣第一座市立考古博物館,設立目的為保存及推廣十三行遺址的史前文化。[2]舊名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1998年改名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2010年再變更為現名。建築物及廣場共約四公頃,包括本館建築群為展示情境,設有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特展廳、考古學習體驗室。館中介紹有關十三行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等過去的遺跡與背景。
Remove ads
沿革
1957年,十三行遺址被勘查後定名並登錄為三級國定古蹟。[3]1989年,因八里污水處理廠將興建於十三行遺址上,引起各方搶救十三行遺址;搶救計畫由1991年7月第五次發掘開始,1990年第三次發掘、1988年的第二次發掘為考古研究計畫。1992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勘定後,確定遺址保存面積為3136.9平方公尺,其餘面積則興建污水廠。1995年行政院會議決議由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1998年更名為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後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開館,2010年改名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4]
目前,博物館主要常設有十三行文化的展覽,並定期推出八里原住民文化等非常設展。[5]
建築
十三行博物館由臺灣建築師孫德鴻設計,2002年獲台灣建築獎首獎,2003年獲遠東建築獎傑出獎,2014年獲國家建築獎金獎之文化教育及公共建築類金獅獎。[6][2]
博物館分別由三棟建築組成象徵為山與海,以及設計成傾斜不正的八角塔,象徵毀壞的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7],並由大片尖銳角度的清水模牆面呈現,暗示考古現場無法重現的狀況,側面的兩道高牆指向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暗示兩者的時間連結。[8][2]
姊妹館
圖片集
-
十三行博物館館牌
-
十三行博物館內一景
-
十三行文化展覽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