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南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學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華南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學院(簡稱:華工物理學院)是華南理工大學下屬的理工科學院,成立於2014年。

歷史沿革
1952年院系調整後,原中山大學物理系合併嶺南大學物理系、華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湖南大學物理系等遷往原嶺南大學校址,僅部分師資留守五山原國立中山大學校園以成立大學物理教研室,服務以工科為單一學科的新設華南工學院。[1]:27教研室有4位教授、2位副教授[2]。
1958年大躍進時期,中共中央發出號召希望在衛星、火箭、原子能等尖端科技取得突破,首任華南工學院黨委書記張進提出探索工科大學理工結合、開設理科科系的嘗試[3]。因此工程物理系成立,下設固體物理(磁學)、原子能和半導體材料與器件三個方向的本科專業,但原子能和固體物理方向在1960年停辦。[1]:76
1962年,由於中蘇交惡,各大學學院開始去蘇式教育體系化。物理系、數學系和力學系合併為數理力學系(6系)[2],僅招收應用數學和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兩個方向的本科。1969年,學校再度定位於物理教學服務工科教育,數理力學系調整為基礎部,包含數學、物理、英語、工程製圖,而半導體專業改隸無線電與自動控制系。
1970年,華南工學院拆分為廣東工學院(1977年復名華南工學院)和廣東化工學院。基礎部和半導體相關科系所在的無線電系屬廣東工學院。
1978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同年7月,被拆分的華南工學院和廣東化工學院重新合併,學校開始籌備成立包括物理系在內的理科系。[1]:1791979年,應用物理系成立,設立應用物理學本科專業,重設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
1981年,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增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碩士學位。此後的十年內,陸續增設光學碩士、聲學碩士、凝聚態物理碩士和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學位。[4]
1986年,增設光電信息與應用本科專業;後在2001年,更名為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1991年,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改稱微電子技術。
2002年,與應用數學系和化工學院下的應用化學系組建理學院,成為理學院下的應用物理系。2004年,理學院撤銷,應用物理系升格為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2005年,首批兩個博士專業開始招生,分別是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和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2007年,設立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2008年,學校調整方針,注重發展工學學科,因而再度將數學、物理學院合併為理學院,原物理學院成為理學院下設的物理系。同年,調出微電子相關的師資往電子與信息學院。[5]
2010年,增設無線電物理碩士專業,但在6年後撤銷。
2013年,原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更名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同時成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系。
2014年,新校長王迎軍改革,決定做強理學學科,將理學院拆散,成立現在的物理與光電學院。次年,曾擁有、現屬於電子與信息學院的微電子相關學科改為兩學院共建。[6]
Remove ads
行政與架構
機構設置[7]
|
|
截至2022年11月,學院的領導組成為:
- 黨委書記:張淑娟
- 院長:張勤遠
- 副院長:李志遠、文德華、梅軍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曾嘉華
學術科研
截至2020年2月,本學院共有如下的博士後流動站、研究生學位授權點和本科專業[7]:
- 博士後流動站:物理學、物理電子學(與電子與信息學院共建)
- 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
- 一級學科:物理學、物理電子學
- 二級學科: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聲學
- 一級學科:物理學、物理電子學
- 本科專業:應用物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其中,物理學學科在2011年進入基本數據指標庫(ESI)全球排名前1%[8],2018年被評為廣州市重點學科[9],2019年首次進入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榜,排名在401-450[10];本科應用物理和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
截至2020年2月,本學院共有4個研究所、4個省部級科研平台、2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及6個教研團隊。[12]
|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