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晨光集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京晨光集團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一家從事軍工技術研發製造的企業。前身是1865年李鴻章創辦的金陵機器製造局,系中國近代四大兵工廠之一,被譽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後歷經幾次搬遷與更名重組。1996年,作為全國現代企業制度百家試點企業之一,改制為有限公司並更為現名。1999年9月30日將民品分部分立成立南京晨光航天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現在的航天晨光股份)[1]
截至2024年年底,南京晨光集團資產總計300多億元,擁有廠區總占地面積2500畝,科研生產場所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秦淮區和南京市江寧區兩個區域,與航天晨光股份部分同園區經營。[1]
Remove ads
歷史

- 民國元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金陵機器局改名為金陵製造局。
- 民國2年,金陵製造局開始製造機關槍及各式槍彈。
- 民國10年,金陵製造局開始生產馬克沁機槍、白朗寧手槍。
- 民國1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中國,金陵製造局改制為金陵兵工廠。
- 民國24年,金陵兵工廠成功改良馬克沁機槍,稱為二四式重機槍,也成功改良毛瑟標準步槍1924年式,稱為中正式步槍。
- 民國27年,因應對日抗戰局勢,金陵兵工廠遷廠至重慶江北區,接收漢陽兵工廠部分設備並改名為「兵工署二一兵工廠」。
- 民國34年10月24日,部分人員隨政府組織返回南京並接收日本遺留下的支那派遣軍南京野戰造兵廠設備,支那派遣軍南京野戰造兵廠改稱為兵工署二一兵工廠南京分廠。
- 民國35年9月1日,兵工署二一兵工廠南京分廠改制為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兵工署第六十兵工廠。產品包括有改膛為7.92公厘的日本步槍與機槍、三六式衝鋒槍、木柄手榴彈、82迫炮炮彈、75野炮炮彈等,有員工3000多人,設備2000多台。
- 民國37年(1948年)11月,因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節節敗退,國民政府兵工署下令六十兵工廠將不少設備人員遷至台灣。留在南京的部分在次年4月南京解放後由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接管。
- 1949年10月,二野奉命南下,工廠改屬第三野戰軍管轄,命名為三野後勤部軍械部軍械總廠。[2][3]
- 1950年8月,工廠改屬華東軍區。1952年11月軍械總廠改屬地方,由原二機部領導。
- 1952年底,原位於山西長治的二三七三廠搬遷南京,與軍械總廠合併,改稱國營三○七廠。
- 1957年4月,採用國營晨光機器廠作為第二廠名,對外公開使用。
- 至1965年,先後隸屬於國家第一,第三,第五機械工業部。並因為三線建設的安排,將常規武器研製生產線和人員西遷四川。
- 1980年3月改稱南京晨光機器廠,產品商標名為「三力」。
- 1981年研製成功波紋管補償器,雙層卷焊管。後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金屬軟管補償器生產基地。[3]
- 1991年通過國家一級企業評審,為江蘇省航天系統和機械行業第一家 。[4]
- 1996年,作為全國現代企業制度百家試點企業之一,南京晨光機器廠改制為南京晨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1999年9月30日,將民品分部(民用特種裝備,環衛裝備,管道器件,化工機械,藝術造像等業務)分立成立南京晨光航天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現在的航天晨光股份)此後晨光集團專門從事軍工產品的開發製造。
Remove ads
圖集
-
南京晨光廠大門
-
廠部大樓
-
1990年新設的西大門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