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安縣 (隋朝)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南安縣原為晉安縣,屬南安郡。589年,隋滅南陳,廢南安郡,晉安縣改名南安縣。又置莆田縣,不久併入[1]。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以南安縣置豐州,析置莆田縣。貞觀元年(627年),豐州廢,南安縣屬泉州。武周聖曆二年(699年),以泉州的南安縣、莆田縣、龍溪縣置武榮州,南安縣為州治。三年,州廢。三縣還隸泉州。後又復武榮州,改名泉州。開元八年(720年),析置晉江縣[2]。貞元十九年(803年),以南安縣西南四鄉置大同場[3]。長慶二年(822年),以南安縣西北二鄉置桃林場。咸通五年(864年),以南安縣西二鄉置小溪場。乾符三年(876年),以南安縣武德鄉置武德場[4]。
五代時,南安縣隨泉州屬閩國,後屬南唐[4]。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南安縣大同場升為同安縣[3]。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後周顯德二年(955年),清源節度使留從效升南安縣小溪場為清溪縣(後改名安溪縣),武德場為長泰縣,兩縣仍屬泉州[4]。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南安縣仍隸平海軍。太平興國二年(977),平海軍改為泉州,南安縣仍隸泉州。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泉州升為泉州路。大德二年(1298年),泉州路改為泉寧府,南安隸仍隸泉寧府。泉寧府不久復稱泉州路[4]。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的八路改為八府。終明一朝,南安縣隸屬泉州府。清朝時,南安縣仍隸福建省泉州府[4]。
中華民國初年,全國廢府。南安縣屬福建省南路道。1914年,南安縣屬廈門道。1925年,廢道,南安縣直轄福建省。1933年12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重新劃分行政區劃,南安縣屬興泉省。次年,復位。同年7月,福建全省設立行政督察區,南安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區治為同安縣。1935年,屬第四行政督察區。1947年4月,全省縮減行政督察區,南安縣仍隸第四行政督察區[4]。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編撰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中,南安縣為2等縣,縣域面積約為1952.81平方公里,人口509364人[5]:65。
1949年4月,渡江戰役開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向東南地區進軍。逐步占領浙江省、福建省大部。8月,新政權在福州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9月,福建省劃分為8個專區。南安縣隸屬第五專區。1950年4月,第五專區改稱泉州專區,後改稱晉江專區、晉江地區,南安縣隸之。
1985年,晉江地區改為泉州市。1986年1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南安縣隸屬泉州市。1993年5月12日,中國國務院批准南安縣撤縣設市,是為南安市[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