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Remove ads

「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法語:Office International Nansen pour les Réfugiés),是國際聯盟於1930年在弗里喬夫·南森逝世後成立了負責在1930年至1939年間處理來自戰亂地區的難民事務。該機構因創立「南森護照」而聞名,這種護照使無國籍人士得以在各國之間旅行。1938年,該機構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事实速览 命名緣由, 成立時間 ...

難民辦公室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在政治上維護難民的權利。他們的宣傳工作曾促使一些國家停止驅逐難民,保障難民的基本人權。1933年在日內瓦召開了難民會議,14個簽署了國際協議禁止迫害難民。二是為難民提供法律保護。他們曾為許多難民申請到身份證、簽證、居留證,重點救濟老弱病殘人員。三是給予難民經濟援助,並鼓勵他們自救。[1]

1926年根據南森的提議設立了南森護照,由五個法郎購買。難民藉由此護照證明身份。難民辦公室每年出資40萬挪威克朗幫助難民,貸款是主要方式,也有一些無償贈予給特別特殊的難民及難民組織。他們還安置專門機構安置來自德國薩爾的難民及來自亞美尼亞、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的難民,為五萬多人提供住所。在辦公室存在的8年裡,共幫助近100萬難民。

1938年12月31日,難民辦公室停止運作。同年因「對難民提供的幫助」獲諾貝爾和平獎[2]

Remove ads

成績

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推動十四個國家通過了《1933年難民公約》,以促進各國關注與保護難民的人權問題。[3]該事務所在安置難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安置了一萬名難民後,又為四萬名亞美尼亞人於敘利亞黎巴嫩的村莊內興建特制住房;此外,在1935年薩爾地區重新併入德國後,辦公室還成功將當地難民安置到巴拉圭[4]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