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峴港占族雕刻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峴港占族雕刻博物館[1][2](越南語:Bảo tàng Điêu khắc Chăm Đà Nẵng),位於越南峴港市福寧坊,主要收藏、保護、陳列7世紀至15世紀的占婆雕刻藝術品,是越南乃至世界最大的占婆主題博物館[3]。博物館始建於1915年,開放於1919年,最初是由法國遠東學院出資規劃維護。
Remove ads
歷史
占族雕刻博物館原名為亨利·帕爾芒捷博物館(法語:Musée Henri Parmentier),以法國考古學家亨利·帕爾芒捷命名,1954年日內瓦會議後更名為占婆博物院(Viện Bảo tàng Chàm;Musée de la Sculpture cham)[4]。

帕爾芒捷是法屬印度支那最早一批考古學家之一,1904年至1932年擔任法國遠東學院考古系主任,參與了大量高棉、占婆遺址的考察及研究。博物館是在帕爾芒捷的倡議、規劃和推動下成立的,法國遠東學院考古系最初於1902年提出在土倫港(今峴港市)建設一座博物館展出占婆文物,並由帕爾芒捷主導規劃建設。1915年,博物館正式成立,首座館舍在1919年落成開放[4],最初館藏文物160件,主要是帕爾芒捷團隊的考古成果[5]。博物館在20世紀30年代首次擴建,新藏入20年代至30年代的占婆文物,主要來自茶嶠和曼塔[6][4]。
1946年受法越戰爭波及,博物館遭劫掠,大量文物檔案遺失,其中一些文物流散至老撾。至1948年,共追回150件文物[4]。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南越考古院專家阮伯朗主持擴建博物館[4]。越南戰爭期間,博物館由士兵專門把守,還得到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支持,所以未曾受損[4]。
1975年兩越統一,博物館由新政府接管。80年代一度失竊,部分文物遭盜走[4]。
2002年,博物館得到修繕擴建,新建一座兩層建築,提供了額外的1000平方米空間,包括展覽廳、保護廳、圖書館、修復工作室及辦公區域。2005年,法國開發署優先團結基金(FSP)出資改造美山和同陽展廳,2009年完工。2011年列入越南一級博物館名單。2016年,峴港市人民委員會對各棟樓和展廳進行全面升級改造[1]。
2015年,博物館每年接待遊客量達20萬人次,其中國際遊客數量占80%[7]。
2023年增設占族文化展覽館,陳列有150多部文獻和實物,主題是占族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民居、文字、服飾、樂器、傳統廟會、傳統手工藝業等[8]。
Remove ads
建築
峴港占族雕刻博物館的建築是由法國建築師德勒瓦爾(M. Deleval)和奧克萊爾(M. Auclair)設計,主體為新古典主義風格,融入了占婆式的線條和裝飾[4]。
館藏
占族雕刻博物館目前有文物2000件,室內展出文物288件,室外展出187件,倉庫保存1200多件[1]。展廳按照所屬遺址劃分,包括美山、茶嶠、同陽、曼塔、廣治、廣南、廣義等。展出文物大部分是原件,原料主要是砂石、粗陶和銅,年代介於7世紀至15世紀[7]。
館藏越南國家寶物分別為:茶嶠祭台、美山E1祭台、度母菩薩塑像、同陽祭台、象頭神像及象獅像[9][10]、美山E1梵天誕生浮雕、美山C1濕婆像、茶嶠飛天女神浮雕、豐麗占婆舞蹈像(Phù điêu Shiva múa Phong Lệ)、正路烏摩浮雕(Phù điêu Uma Chánh Lộ)、曼塔龍像(Tượng rồng Tháp Mẫm)。
參見
- 占婆藝術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