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利亞里

義大利直轄市,同名大都會和撒丁島自治區的首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利亚里map
Remove ads

卡利亞里義大利語Cagliari發音:[ˈkaʎʎari] 薩丁尼亞語Casteddu發音:[kasˈteɖːu] )是意大利的一個市鎮,也是撒丁大區卡利亞里廣域市的首府和最大城市。該市2023年1月1日人口148,117,廣域市人口約54萬。卡利亞里是意大利第26大城市,也是撒丁島最大的城市。

事实速览 卡利亞里 Cagliari(義大利語)Casteddu(薩丁尼亞語),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由於地理環境上處於地中海中央的優勢,自古便成為各個勢力爭奪的焦點,其支配勢力亦經常改變:

古代歷史

在「卡拉利斯」(Karalis)一名之下,古代的卡利亞里是腓尼基撒丁的貿易網絡中其中一個殖民地,其餘包括蘇爾奇斯英語Sulcis諾拉塔羅斯。卡利亞里之後首先改由迦太基統治,之後在公元前238年當羅馬人打敗迦太基人時則再轉由羅馬統治。

Thumb
卡利亞里全景

隨着卡利亞里依次被汪達爾人拜占庭帝國統治之後,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的首都,由國王「giudice」或「judike」(絕對審判者)統治。雖然如此,有跡象顯示這段獨立的時期里,卡利亞里正因太容易被海上摩爾人海盜的攻擊而逐漸被遺棄。當時應該有很多人離開卡利亞里並於鄰近卡利亞里西部的沼澤地地區建立一個新城鎮,而該鎮也遠離海洋。卡拉利斯王國包括坎皮達諾平原的一大片地區、蘇爾奇斯英語Sulcis-伊格萊西恩泰英語Iglesiente地區及奧利亞斯特拉山區的礦物資源。除了卡拉利斯王國之外,撒丁還有其餘三個獨立自主的「王國」(giudicati):西北的托雷斯王國英語Judicate of Logudoro,東北的加盧拉王國英語Judicate of Gallura,及最著名和存在年期最長的阿爾博雷亞王國,以奧里斯塔諾為首都。

Thumb
卡利亞里羅馬式圓形露天劇場遺址(2003年拍攝)
Remove ads

11世紀

在11世紀圴時候,比薩共和國之前已奪取了撒丁島東南的蘇爾奇斯地區,征服了卡利亞里王國並重建了卡利亞里鎮。比薩是意大利四個「航海共和國」之一,並在中世紀為控制地中海及其商業航線而互相開戰。其餘三個「航海共和國」為短命的阿馬爾菲熱那亞威尼斯。比薩和熱那亞對撒丁有極大興趣,因為對控制意大利與北非之間的商業航線方面,撒丁在戰略上是一個完美的重要基地。

有一些比薩人興建的要塞仍然圍繞着現今的卡斯泰洛義大利語Castello (Cagliari)地區,最著名的就是兩座殘留下來的白色石灰石塔樓(原本該地有三座塔樓守衛地區的三個出入口)。卡斯泰洛與馬里納義大利語Marina (Cagliari)(包括港口)、斯坦帕切義大利語Stampace維拉諾瓦義大利語Villanova (Cagliari)地區合併就構成了卡利亞里。馬里納和斯坦帕切都有城牆守衛,然而只有多由農夫居住的維拉諾瓦地區沒有城牆守衛。

14世紀

在14世紀阿拉貢王國在一場戰役之中打敗了比薩之後征服了卡利亞里並計劃征服整個撒丁。當撒丁終於完全被阿拉貢征服之後,卡利亞里(當加泰羅尼亞人統治的時候稱為「Càller」)成為了撒丁傀儡王國的行政首都,並之後受西班牙帝國統治。很多人認為西班牙統治的時期是卡利亞里和撒丁衰微的時間。亦因為多個種族勢力在好幾個世紀以來的爭奪,卡利亞里成為了一個包容不同文化的城市。

18世紀

在18世紀,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短暫的統治之後,在1720年卡利亞里和撒丁受到了薩伏依王朝的統治。成為撒丁的統治者之後,薩伏依王室獲得了撒丁國王的稱號。薩丁尼亞王國合併了薩伏依尼斯(現在為法國邊境城市)、皮埃蒙特利古里亞。雖然名字稱為撒丁王國,但其首都卻在意大利本土的都靈,是薩伏依王室的發祥地。王國的議會都位於都靈,而其議員主要都是來自皮埃蒙特或其它意大利本土的貴族。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嘗試征服卡利亞里,因為卡利亞里在地中海上占有一個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支法國軍隊於波埃托海灘登陸並向卡利亞里方向推進,但被欲防禦自己對抗法國革命軍的撒丁軍隊打敗。卡利亞里的人希望他們保衛卡利亞里的表現能從薩伏依王室中得到一些補償:例如卡利亞里的貴族們請求成為王國議會裡面撒丁的代表。當薩伏依王室拒絕對撒丁人作出任何補償時,卡利亞里的居民反對薩伏依王室並逐出所有王國代表及由皮埃蒙特來的人。現時卡利亞里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周末都會慶祝這次暴動,稱為「Die de sa Sardigna」(撒丁日)。但是當時撒丁短時間自治之後,很快就被薩伏依王室重新控制。

Remove ads

現代歷史

自1870年起,意大利統一運動完成之後,卡利亞里經歷了一個世紀的快速發展。在18世紀末市長奧托內·巴卡雷達義大利語Ottone Bacaredda在任的時期,很多傑出的建築物建成。這些建築物有很多包含了新藝術運動的影響,混合了傳統的撒丁花卉裝飾的風格:例如鄰近港口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市政廳。市長奧托內·巴卡雷達亦於20世紀初暴力鎮壓了一場工人暴動而聞名。

二次大戰時,卡利亞里在1943年2月受到盟軍猛烈轟炸。為了逃避轟炸及受轟炸摧毀的卡利亞里的窮困景象,很多人離開卡利亞里往其它國家或農村,往往要與親屬及朋友共住於一些擠逼的房屋裡。這次逃離也稱為「sfollamento」(離棄)。

當1943年9月意大利政府與盟軍停戰的時候,德軍奪取了卡利亞里和撒丁島,但由於需要軍力穩固意大利本土的據點,所以德軍很快就和平撤退。接着美軍就奪取了卡利亞里。由於它在地中海的位置,卡利亞里在戰時的占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很多接近卡利亞里的機場(埃爾馬斯蒙塞拉托代奇莫曼努機場,現時為北約空軍基地)的飛機可以飛到北非或意大利本土及西西里

戰後,卡利亞里的人口急劇上升,新住宅區內興建了大量的住宅大廈,但往往消遣區則設計差劣。

現在撒丁島上有一支球隊參加意甲聯賽,就是卡利亞里足球俱樂部

Remove ads

氣候

更多信息 Cagliari-Elmas (1961-1990), 月份 ...
Remove ads

景點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