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斯佩妥協方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斯佩妥協方案
Remove ads

卡斯佩妥協方案(英語:Compromise of Caspe;西班牙語:Compromiso de Caspe)是指在阿拉貢巴塞羅那王朝國王馬丁一世無嗣而終後,關於決定誰來擔任下一任阿拉貢國王的問題而在阿拉貢的卡斯佩地區制定的方案,最終以特拉斯塔馬拉王朝費爾南多一世當選為阿拉貢國王告終。

Thumb
卡斯佩妥協方案的原件

背景

阿拉貢政治傳統

阿拉貢聯合王國(含加泰羅尼亞、瓦倫西亞,1137-1716)作為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獨特的複合君主制國家,其政治架構堪稱前現代歐洲聯邦制的典範。該王國由阿拉貢本部、加泰羅尼亞公國瓦倫西亞王國馬略卡王國及地中海屬地構成,實行"自由與忠誠的聯合"原則,各成員通過《聯合敕令》維繫邦聯關係。其中加泰羅尼亞的巴塞羅那伯國憑藉《烏薩赫習慣法》英語Usages of Barcelona(Usatges)維持獨立司法體系,其議會(Corts Catalanes)由教士、貴族和市民代表組成,掌握徵稅權和立法權。瓦倫西亞王國更發展出獨特的《富埃羅斯法典》(Furs),規定國王必須每三年召開議會,且未經地方同意不得徵召軍隊。[1]

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的崛起

14世紀,恩里克二世通過推翻兄長佩德羅一世(「殘酷者」)建立特拉斯塔馬拉王朝,依賴貴族與教會支持。該王朝通過婚姻與阿拉貢、納瓦拉王室結盟,逐步擴大在伊比利亞的影響力。[2]

王位繼承危機(1410–1412年)

1410年,阿拉貢國王馬丁一世去世,因無合法子嗣,阿拉貢王位空缺兩年,引發繼承權爭奪。為了防止半個世紀前恩里克二世的內戰再次上演,在多明我會托缽修會的影響下,選擇和平手段來解決王位問題逐漸為各方所接受。

主要候選人

特拉斯塔馬拉的費爾南多(Fernando de Antequera):卡斯蒂利亞特拉斯塔馬拉王朝成員,他是卡斯蒂利亞國王恩里克三世的弟弟,在其兄長1406年去世後,拒絕繼承卡斯蒂利亞王位,而是為侄子胡安二世攝政,與卡斯蒂利亞攝政勢力關聯密切。  

烏赫爾的海梅二世(Jaime II de Urgel):阿拉貢本土貴族代表,主張維護地方傳統特權。  

其他候選人包括安茹的路易和普拉德伯爵,但影響力較弱。[3]

卡斯佩妥協方案(1412年)

為避免內戰,阿拉貢各領地(阿拉貢、加泰羅尼亞、瓦倫西亞、馬略卡)各派3名代表組成仲裁委員會,通過投票選定新王。  結果是特拉斯塔馬拉的費爾南多以6票勝出,成為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一世(1412–1416年在位),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由此入主阿拉貢。[3]

後續

海梅二世不滿結果,發動叛亂但迅速失敗,特拉斯塔馬拉家族通過軍事與政治手段鞏固統治。儘管存在反對聲音,卡斯佩妥協為費爾南多提供了法律與宗教認可的繼承權。[4]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