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俄羅斯絕對主義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註 1](烏克蘭語及俄語:Казими́р Севери́нович Мале́вич;波蘭語:Kazimierz Malewicz;1879年2月23日—1935年5月15日 ),俄羅斯前衛藝術及烏克蘭前衛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1][2],至上主義流派的創始人[3][4],與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並列為早期抽象藝術的三大代表人物[5][6][7],其開創性貢獻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8][9][10]。
![]() |
Remove ads
早年
馬列維奇出生於一個波蘭家庭[11][12],居於俄羅斯帝國治下的基輔附近[13]。他的父母,即塞維恩和路德維卡·馬勒維奇是羅馬天主教信徒[14],是在波蘭一月起義失敗之後從今白俄羅斯東部一帶逃亡到這裡的[15],後來其父靠經營製糖厰養家[13]。由於這樣的出身,馬列維奇自小就會說波蘭語和俄語[16]。馬勒維奇是家中長子,兄弟姐妹共14人,不過只有9人活到了成年[13]。
藝術家生涯

1896年至1904年間,馬列維奇居住於庫爾斯克。1904年其父去世,馬列維奇移居莫斯科,並在1904至1910年間於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院學習。1911年他與弗拉基米爾·塔特林一起參加聖彼得堡的「Soyuz Molodyozhi」(意為年輕人聯盟)舉辦的第二場展覽會。1912年馬列維奇參加莫斯科的「Osliniy khvost」(驢尾巴)展。當時他的畫風受影響於娜塔莉亞·岡察洛娃和米哈伊爾·拉里奧諾夫,後二者則對俄羅斯的民間版畫藝術「盧布克」頗感興趣。1912年馬列維奇自稱他的畫風屬於「立體-未來主義」式[17]。1913年他為俄羅斯歌劇征服太陽(Pobeda nad Solntsem)設計了舞臺,而這一歌劇後來廣受讚譽。1914年馬列維奇在巴黎的獨立者沙龍參展,此外還與帕維爾·菲洛諾夫合作繪製過一些作品[18][19]。
Remove ads


1915年馬列維奇開始發展他的至上主義藝術,並發表了名為《從立體主義到至上主義》的文章。1915至1916年間他與其他的至上主義藝術家一起在農村合作社工作。1916至1917年參加莫斯科一個名為「方塊傑克」(Bubnovyi Valet)的藝術家團體。這一時期馬列維奇繪製的畫作包括《黑方塊》(1915)[20]和《白色上的白色》(1918)。
十月革命之後

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後,他曾在一些藝術團體工作,其中包括維捷布斯克的一所藝術學校(1919–1922)和列寧格勒藝術學院(1922–1927)、基輔藝術學院(1927–1929)。1923年他曾擔任彼得格勒藝術研究所主管,但這一組織在1926年被蘇維埃政府以宣傳反革命和下流藝術為名關閉。當時蘇維埃支持的是名為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藝術風格,這一風格雖與馬列維奇的理念格格不入,但迫於壓力他仍然繪製過一些這一風格的作品[21]。
1927年馬列維奇前往華沙,見到了包括他的學生瓦迪斯瓦夫·史澤明斯基和卡達莉娜·蔻布蘿在內的一些藝術家,並受到了他們的歡迎[22]。不久之後在波隆尼亞宮酒店舉辦了他的第一場國外展覽。
逝世
1935年5月15日,馬勒維奇在57嵗上因癌症逝世於列寧格勒,在他臨死時《黑方塊》還掛在他的床頭。他遺囑稱希望自己被安葬在尼姆齊諾維卡的一棵橡樹下[23]。於是其朋友和學生將他葬在這裡,並加上了一個標有「黑方塊」的紀念碑[24],但紀念碑在二戰中被毀。2013年墓址上建起了一座公寓。而附近在1988年建起的另一座馬列維奇紀念碑遺址也被改建成門禁社區[23]。
藝術市場
他在1920年代繪製的第四幅《黑方塊》於1993年出現在薩馬拉,由塞米昂·莫吉列維奇以2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25]。2002年4月,此作由弗拉基米爾·波塔寧資助、俄羅斯文化部以100萬美元的價格拍下,現收藏於埃爾米塔日博物館[25]。據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所說,這是俄羅斯繼十月革命之後收到的最大的一筆私人捐贈[26]。

他的《絕對主義的創作》(紅色射綫上的藍方塊)在2008年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被一名匿名買家拍走,成爲俄羅斯藝術史上最貴的一幅作品[27]。
備注
- 其姓又譯馬列維基、馬列維齊;其名「Kazimierz」又譯卡西米爾、卡齊米爾、卡茲米爾、卡什米、卡西米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