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尼西亞內閣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尼西亚内阁列表
Remove ads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內閣印尼語Kabinet Republik Indonesia)是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總統任命的各部長組成的理事會,與總統和副總統一同組成印尼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印尼自1945年獨立以來已經組成幾十屆內閣,除了在蘇哈托統治下的新秩序時代多屆內閣任滿五年而並不改組外,其餘各屆內閣都經歷過改組。多數內閣在組成時都會起一個特定的名稱。

歷史

在印尼獨立後頒布的第一部憲法中並未明確提出內閣的概念,因而自1945年11月14日印尼內閣的組成是管理上約定俗成的結果。在印尼史上有兩種類型的內閣——總統制內閣與議會制內閣。在總統制內閣中,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負責制定政府的各項政策;在議會制內閣中,內閣負責制定政府的各項政策並對立法機構負責。[1]

在1945年至1949年的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期間,印尼的內閣由總統制轉為議會制,儘管這並不是制憲者的初衷。不過在一些關鍵時期,內閣曾恢復為總統制。在獨立戰爭期間,內閣通常由12至15個部門的16到37位部長組成。[2]

1949年12月27日,荷蘭承認了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的主權。根據《1949年聯邦憲法》,聯邦共和國內閣為議會制,內閣成員負責制定政府的各項政策。1950年8月印尼共和國(原印尼聯邦共和國的組成部分)政府與印尼聯邦共和國政府達成協議,印尼恢復為統一的單一制共和國,保留議會制內閣。《1950年臨時憲法》第83條規定,內閣各部長對政府的各項政策負全責。在接下來的9年裡共組成了7屆內閣,閣員人數在18至25不等。[3]

1956年7月5日,蘇加諾總統頒布總統令,宣布《1950年臨時憲法》停止生效,恢復《1945年憲法》,內閣即恢復為總統制,而當時的朱安達內閣也提出總辭職。不久,一個新的總統制內閣組成,此後內閣類型就一直是總統制,直到今天。在蘇加諾擔任總統的最後歲月里,內閣規模增大,閣員最多時達111位。

蘇哈托治下的所謂新秩序時代,內閣規模縮小了,而且從1968年到1998年,多屆內閣任期都滿五年。 蘇哈托下台後開始了後蘇哈托時代,總統制內閣被保留了下來。[4]


Remove ads

列表

印尼的議會制內閣大多以總理的名字來命名,而自1959年起,印尼的內閣則以內閣的主要任務來命名[5]。印尼歷屆內閣列表如下[6][7][8]

獨立戰爭時期

更多信息 任數, 內閣 ...

聯邦共和國時期

更多信息 任數, 內閣 ...

印度尼西亞內閣

更多信息 任數, 內閣 ...

議會民主時期

更多信息 任數, 內閣 ...
Remove ads

指導式民主時期

更多信息 任數, 內閣 ...
Remove ads

新秩序時期

更多信息 任數, 內閣 ...

民主改革之後

更多信息 任數, 內閣 ...

註腳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