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韓國關係
韩印两国双边经贸政治外交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韓國關係(韓語:대한민국-인도 관계/大韓民國-印度 關係),簡稱韓印關係(韓語:한인관계/韓印關係)或印韓關係,是指韓國與印度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於1973年建立正式大使級外交關係。目前兩國為「戰略夥伴關係」。韓國在印度首都德里設有駐印大使館,在金奈、孟買設有駐印總領館。印度在韓國首爾設有駐韓大使館[1]。
歷史

據《三國遺事》轉載《駕洛國記》,公元一世紀阿踰陀國(今印度阿約提亞)公主許黃玉渡海來到韓國,後嫁給金首露成為金官伽倻的皇后[2][3]。
朝鮮三國時期,印度佛教經中國傳入韓國。據《三國史記》卷二四和《三國遺事》卷三記載,384年(枕流王元年),印度僧人摩羅難陀從中國東晉將佛教傳入百濟[4]。526年,百濟僧人謙益前往印度取經,後開創戒律宗[5]。723年,新羅僧人慧超在中國受其印度師傅的指引前往印度取經,並撰寫了《往五天竺國傳》[6][7]。
朝鮮戰爭期間,印度對朝鮮半島南北方採取了相對中立的立場,支持了聯合國譴責朝鮮入侵韓國,要求朝鮮退回北緯38度線北側的第82、83號決議案,但沒有支持出兵朝鮮的第84號決議案。不過,印度對聯合國軍參戰給予了道義支持,並派出了一支346人的醫療救護隊[8]。朝鮮戰爭停火後,印度一度還曾出任中立國遣返委員會主席,並主持戰俘遣返工作[7]。

1962年,印度與韓國建立了領事級外交關係,1973年升級為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係。由於印度同時也與朝鮮建立了外交關係,韓印關係在建交後一直比較冷淡。冷戰結束後,雙方關係開始升溫[9]。20世紀90年代初,印度拉奧政府提出面向東亞與東盟國家的「東向」外交戰略。而此時的韓國金泳三政府也在積極推行全球化、多元化的外交戰略。1993年9月,時任印度總理拉奧率先訪韓,成為韓印關係發展的轉折點[7][9]。1996年時任韓國總統金泳三回訪印度後,兩國關係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推動[10]。
進入21世紀後,韓印兩國高層互訪變得非常頻繁。2004年10月時任韓國總統盧武鉉訪問印度時,雙方建立起「面向和平繁榮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9][10]。李明博就任韓國總統後推出了「新亞洲外交」的策略,並於2010年作為主賓出席了印度國慶。在他訪印期間,兩國關係被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11][12]。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總理後,「東向」外交戰略被進一步的付諸實施[13]。2015年5月莫迪訪韓期間,兩國關係提升為「特別戰略夥伴關係」[14]。文在寅出任韓國總統後提出了以印度為主要對象國之一的「新南方政策」。2018年7月和2019年2月,文在寅與莫迪進行了互訪[15]。
經貿關係

1963-1970年間,韓印雙邊貿易的總額不足0.4億美元,1970年代上升至近5億美元,1980年代達到近56億美元。1980年以前,韓國在與印度的貿易中一直逆差[7]。1993年,韓印兩國年貿易額達到5.3億美元[12],2003年達到40億美元,2008年激增至156億美元[11]。兩國簽署自貿協定後,雙邊貿易更是在2011年達到206億美元的高峰。不過受世界經濟下滑因素的影響,兩國貿易2012年開始出現下滑[12]。
韓印兩國於2006年3月開啟等同於自貿協定的CEPT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談判。2009年8月,雙方貿易部長在韓國首爾簽訂《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這是印度與經合組織(OECD)國家首次簽訂自貿協議,也是韓國簽訂的第8個自貿協議。2010年1月1日,協議正式生效[11][12]。
Remove ads
防務合作
2005年,韓印兩國簽署了首份防務合作備忘錄。此後,平均每兩年就有一份新的備忘錄簽訂[13]。2007年5月和6月,時任韓國國防部長金章洙出訪印度。這是韓國國防部長首次訪印。2010年9月,時任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對韓國進行了回訪。這也是印度國防部長首次訪韓。期間雙方簽署的《韓印國防合作諒解備忘錄》和《韓印國防研究開發合作諒解備忘錄》被認為是兩國防務合作的里程碑文件[11]。
韓國同時也是印度的武器供應大國。韓國江南公司、三星集團、現代重工等企業在排雷艦、榴彈炮、自行火炮、潛艇等武器製造領域很有競爭力,並已經承接了印度的大額訂單。印度有望成為韓國的第二大武器出口目的地。[11]
文化交流
2011和2012年,印度和韓國分別在首爾、德里開設印度文化中心和韓國文化中心。兩國的主要大學也開始開設印度語與韓國語的教學。2012年,兩國簽訂了方便人員往來的「簡化簽證協議」。[13]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