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2011年社會經濟及種姓普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2011年社會經濟及種姓普查 (英語:Socio Economic and Caste Census 2011,簡稱SECC),是為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而進行的。[1][2][3][4]該國由總理曼莫漢·辛格領導的政府在2010年經由國會兩院(即人民院(下議院)及聯邦院(上議院))討論後, 批准進行這項普查。[5]SECC 2011並非依據《1948年印度人口普查法》進行,因此並未委由印度總登記官暨人口普查局長執行。[6]這項普查涵蓋印度所有邦和聯邦屬地,首批調查結果於2015年7月3日由聯邦財政部部長阿倫·賈特利公佈。[7][8][9]SECC 2011也是印度首次採用電子手持設備進行的"無紙化"普查,在全國640個縣同步展開。[10][11][12]印度鄉村發展部已決定,在其所有計畫中(例如聖雄甘地全國鄉村就業保障法案、印度2013年國家糧食安全法和迪恩·達亞爾·烏帕德亞亞鄉村技能計畫)都會使用SECC 2011的數據。[13]SECC 2011是自1931年印度人口普查以來,首次進行的種姓普查。[14][15]這個普查於2011年6月29日,在西特里普拉縣Hazemara區塊的Sankhola村啟動。[16][17]
Remove ads
歷史
當時印度兩個主要政黨,印度國民大會黨和印度人民黨的內部對於是否進行種姓普查,存在分歧的意見。[18][19][20][21]時任人民院反對黨領袖蘇什瑪·斯瓦拉傑支持種姓普查的想法,[22]而時任聯邦內政部部長帕拉尼亞潘·奇丹巴拉姆則以普查時計算種姓存在實際困難為由表示反對。[23][19]SECC 2011的數據還將用於識別受益人,並擴大"直接福利轉帳計畫",這是印度政府基於"簡稱為JAM的 (總理人民財富計畫-身分證-行動治理)"三合一概念所制定的計畫。[24][25]SECC 2011也針對其他面向進行統計,例如印度的"人工扒糞" (Manual scavenging) 和"跨性別者" (Transgender) 人數。[26][27][28]SECC 2011並非依據《1948年印度人口普查法》規定進行,[29][30][31]此次調查是讓該國公民出於自願提供資訊,而非強制性披露。[32]SECC 2011是印度政府繼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普查之後,第四次為印度貧窮線以下家庭進行辨識,以便發放各種福利而進行的普查。[33]最近一次的貧窮線普查是在2002年進行,當時的程序是針對每個鄉村家庭的13項指標收集資訊,並為每一項給予評分。[34]印度首次進行種姓普查是在1881年。[35][36]印度中央政府於2017年1月接受建議,決定在鄉村地區的社會福利計畫中,用"社會經濟種姓普查" (Socio-Economic Caste Census) 來取代"貧窮線",以此篩選農村地區社會福利計畫的受惠者,並向其撥付補助經費。[37] SECC 2011由三個獨立的機構進行,[38]但整體上由印度政府的鄉村發展部協調:
- 鄉村地區普查:由鄉村發展部負責。
- 城市地區普查:由印度住房和城市扶貧部負責。
- 種姓普查:由內政部下屬的印度總登記官暨人口普查局長負責。
SECC 2011取得的數據已交由一個由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副主席阿爾文德·帕納加里亞領導的專家小組進行分析。[39]專家小組由印度社會正義與賦權部和印度部落事務部成立,然後才對外公佈。[40]
Remove ads
2014年7月發佈的種姓普查結果
由印度總登記官暨人口普查局長負責執行的SECC 2011,共整理出46,730,034個類別的種姓、亞種姓、同義詞、不同姓氏、以及種姓中的Template:哥特拉和宗族名稱。[41][42][43][44]這些種姓數據於2014年11月被發送至各邦,以便合併並整合種姓總數。[45][46]印度政府於2015年7月28日表示,在種姓資料中總共發現81,958,314處錯誤,其中各邦和聯邦屬地已更正67,381,119處。[47]然而仍有14,577,195處錯誤有待更正。[48][49][50]一份由國會鄉村發展委員會於2016年8月31日提交給人民院議長的報告指出,98.87%的個人種姓和宗教數據無誤。[51]總登記官暨人口普查局長辦公室指出,在總計118,640,377名SECC普查人口中,有13,477,030人的資料存在錯誤。[52][53]
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記錄該國有116.5萬農村無家可歸者,而在社會經濟及種姓普查 (SECC) 中,無家可歸人口數目只有61萬。
SECC 2011的鄉村初步數據顯示:
- 表列種姓 (Scheduled Castes) 佔總人口的18.46%(1.588億人)
- 表列部落 (Scheduled Tribes) 佔總人口的10.97%(9,270萬人)
- 其他種姓佔68.52%
- 無種姓與部落家庭佔2.04%(365.7萬人)。[32]
Remove ads
SECC 2011普查報告
被認定為"貧窮"家庭。[55]
- 鄉村地區有5,370萬個家庭(佔29.97%)"無地,且大部分收入來自於體力勞動"。
- 多達2,370萬個鄉村家庭(佔13.25%),住在只有一間房間、且牆壁和屋頂由不耐久材料 (kachcha) 搭建的房子裡。
- 鄉村家庭中有21.53%(即3,860萬戶)屬於表列種姓/表列部落 (SC/ST) 類別。
- 印度56%的鄉村家庭未擁有農地。[56][57]
- 在印度8.84億的鄉村人口中,36%是文盲。此比例高於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所記錄的32%。[58]
- 在印度64%的鄉村識字人口中,超過五分之一的人沒完成小學學業。
- 在1.791億個鄉村家庭中,有60%屬於貧窮或是弱勢。[59]
- 35%的印度城市家庭被認定為弱勢。[60][61]
- 74.5%(1.334億)的鄉村家庭,其家庭最高收入者的月收入僅為5,000印度盧比。[62][63]
- 鄉村地區只有5.4%的人完成高中學業。
- 只有3.4%的鄉村家庭人口中擁有大學學歷。[64]
- 在所有鄉村家庭中,有4.6%繳納所得稅。
- 14%的鄉村家庭成員受僱於政府或私人企業。
- 全國有180,657個家庭以人工扒糞為生。其中馬哈拉什特拉邦的此類家庭數量最多,有63,713個,其次是中央邦、北方邦、特里普拉邦和卡納塔卡邦。[65]
- 超過48%的鄉村人口為女性。[66]
- 在印度12.108億總人口中,有4.472億人為文盲,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67]
- 印度鄉村人口中,跨性別者佔0.1%。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西孟加拉邦、古吉拉特邦、奧里薩邦和米佐拉姆邦的比例最高。
- 軍方和準軍事部隊未被納入SECC調查。
- 由卡納塔卡邦落後階層委員會 (Karnataka State Commission for Backward Classes) 執行的《2015年卡納塔卡邦社會經濟普查》已公佈在官方網站上。[68][69]此普查於2015年4月11日啟動,[70]共有133,000名普查員進入每個村莊、城鎮和街道,收集該邦約6,600萬人的宗教、種姓、教育、社會和經濟狀況數據,總計涵蓋約1,260萬個家庭。[71]
- 卡納塔卡邦政府的社會福利部可能會在邦加羅爾對23.7萬個家庭進行第二輪種姓普查,[72]因為上一輪普查只涵蓋邦加羅爾總計2,116,949個家庭中的188萬戶,覆蓋率為88.82%。[73]
- 喀拉拉邦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數位居全國榜首。[74]
- 1%的鄉村家庭只有市內電話,沒有行動電話。68.35%的鄉村家庭唯一使用的電話是行動電話。[75]
批評
SECC 2011所得的數據因其不可靠性而受到一些專家的批評。[76][77]有批評指出種姓相關數據被刻意隱瞞,[78][79]與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中隱瞞宗教數據類似,[80]2011年人口普查的宗教數據最終於2015年8月25日由印度政府發佈。[81][82][83]出身於比哈爾邦的國會議員拉魯·普拉薩德·亞達夫於2015年7月13日領導遊行,要求中央政府公佈SECC的種姓調查結果。[84][85][86]兩位出身於坦米爾那都邦的政治人物M·卡魯納尼迪和安布馬尼·拉馬多斯也要求公佈種姓普查數據,因為這有助於證明坦米爾那都邦現有69%的落後階層配額數字合理。[87][88][89]像尼蒂什·庫瑪爾(出身於比哈爾邦)和維拉帕·莫伊利(出身於卡納塔卡邦)的政治人物也指責中央政府隱瞞種姓普查數據,ref>Bihar polls: Nitish-Lalu alliance uses caste census against BJP. India Today. 2015-07-26.</ref>[90]聯邦部長拉姆·維拉斯·帕斯萬則呼籲在發佈前對SECC 2011的種姓數據進行全面分類。[91][92][93][94][95]印度人民黨領導人蘇希爾·庫馬爾·莫迪呼籲,在公佈種姓數據前,應先糾正全印度1,460萬人的錯誤資料,其中包含比哈爾邦的17.5萬人。[96]根據1980年的曼達爾委員會提出的報告,其他落後階層 (OBCs) 佔全國總人口的52%。然而到2006年印度統計與計畫實施部進行的國家抽樣調查時,數字已縮減至41%。[97][98][99][100][101]以下表格顯示的是各宗教人口按種姓類別的分布,數據來自國家抽樣調查第55輪(1999-2000年)和第61輪(2004-05 年)的普查,並將其附表1和附表10的可用樣本合併。[102]在1979-80年成立的曼達爾委員會最初名單中,其他落後種性和社區的數量為3,743個。[103][104][105][106]根據國家落後階層委員會的資料,2006年中央政府其他落後委員會名單中的種姓數量已增加到5,013個(大多數聯邦屬地的數字並未包含於其中)。[107]
Remove ads
參見
- 2022年比哈爾邦種姓調查
- 印度種性普查
- 印度2027年人口普查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