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厄尼·內弗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厄內斯特·阿朗佐·內弗斯(Ernest Alonzo Nevers,1902年6月11日—1976年5月3日),綽號「大狗」,[2]是棒球運動員和美式橄欖球球員兼教練。內弗斯司職全衛,跑球、傳球、踢球三項全能,被認為是20世紀上半葉最出色的美式橄欖球運動員之一。[3]他於1951年和1963年分別作為首批入選者入選大學橄欖球名人堂和職業美式足球名人堂。[4][5]1969年,他還入選了美國橄欖球聯盟1920年代最佳陣容。[6]
1923年至1925年,內弗斯在斯坦福大學參加四項運動(橄欖球、籃球、棒球和田徑),並在1925年入選了大學橄欖球最佳陣容。[7]1926年至1927年,他效力於NFL球隊德盧斯愛斯基摩人;1929年至1931年,他轉投芝加哥紅雀。[8]1929年,在面對芝加哥熊的比賽中,內弗斯創造了40分的單場得分紀錄,該項紀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同一場比賽中,內弗斯6次沖球達陣,同樣創造了NFL的歷史紀錄,這一紀錄直到2020年才由新奧爾良聖徒的跑衛阿爾文·卡馬拉在對陣明尼蘇達維京人的比賽中追平。[1][9]1926年至1929年,內弗斯還先後加入MLB球隊聖路易斯布朗和PCL球隊米申紅人,出任投手。[10][11]
內弗斯長期擔任橄欖球教練,曾執教過德盧斯愛斯基摩人、斯坦福大學紅雀橄欖球隊、芝加哥紅雀、拉法耶特學院獵豹橄欖球隊、愛荷華大學鷹眼橄欖球隊等。[12]
Remove ads
早年經歷
內弗斯的父母原籍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後來移民到了明尼蘇達州的威洛里弗 (明尼蘇達州)。在內弗斯1902年出生之後,他們一家搬到了威斯康星州的蘇必利爾,內弗斯在那裡長大並就讀了當地的中央高中。1920年,內弗斯一家又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索諾馬縣聖羅莎的一個農場。[13][14][15]在那裡,內弗斯帶領聖羅莎橄欖球隊得到了全隊170分中的108分。[16]在代表聖羅莎打了開季的幾場籃球賽後,內弗斯於1921年初回到了蘇必利爾為中央高中效力。同年春天,他從中央高中畢業。[17]
1921年,內弗斯進入了聖羅莎初級學院學習,並迅速成為了該校的明星球員。在一場與佩塔盧馬的比賽中,內弗斯四次達陣得分,並踢進了六記附加分和一記任意球。[18]
斯坦福大學時期
1922年,內弗斯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當年秋天,他在新生球隊中擔任全衛和半衛。[19]二年級時,內弗斯成為了斯坦福大學橄欖球隊的明星球員。他被譽為「出色的棄踢手和全能的後場明星」,「斯坦福大學進攻中的中堅力量」。[20][21][22]在1923大學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亦是加州紀念體育場的落成儀式上,儘管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9-0的比分取得了勝利,但內弗斯一個人的碼數卻超過了對手全隊。賽後,《洛杉磯時報》寫道:「厄尼·內弗斯的進攻表現將作為美式橄欖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個人努力之一而載入史冊。」[23][24]
1923年賽季結束時,內弗斯被合眾國際社選入太平洋海岸地區最佳陣容。[25]此外,他還作為全衛被沃爾特·坎普選入1923年大學橄欖球最佳陣容的第三陣容。[26]
在1923年的大學橄欖球賽季結束後,內弗斯還在斯坦福大學籃球隊、棒球隊和田徑隊擔任主力隊員,展現了自己的綜合運動能力。[7]他被評為太平洋海岸地區橄欖球和籃球的最佳雙棲球員、最佳大學投手、田徑項目的領軍者,還是「一名出色的游泳運動員」。[27]
內弗斯在1924賽季遭遇兩次踝關節骨折,大部分時間都在休養中。在主教練波普·華納的率領下,斯坦福大學橄欖球隊在常規賽中以7勝1平的不敗戰績奪得太平洋海岸聯盟冠軍,隨後在1925年的玫瑰碗中不敵由著名的四騎士領銜的聖母大學愛爾蘭戰士橄欖球隊。這場比賽前五天,內弗斯剛剛拆除了他腳踝上的石膏。他在比賽中打滿了60分鐘,棄踢均碼42碼,34次沖球衝出114碼,只比四騎士的碼數總和少13碼。[28]
內弗斯還在當年的冬季和春季分別參加了斯坦福大學籃球隊和棒球隊的比賽。1925年2月的一份報紙報道稱,他「正在努力爭取成為西部地區歷史上最優秀的全能運動員。」[29]1925年夏天,內弗斯在加利福尼亞州根恩維爾的一家肉類加工廠打工,並在根恩維爾的棒球隊擔任投手。[30]
作為一名大四學生,內弗斯和主帥波普·華納帶領斯坦福大學橄欖球隊取得了7勝2負的戰績。[31]
Remove ads
職業橄欖球和棒球球員時期
1925年12月,內弗斯收到了25,000美元至35,000美元不等的獎金,加入了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的一支職業橄欖球隊。這支隊伍在1926年1月分別同芝加哥熊和紐約巨人進行了兩場表演賽,但由於觀眾人數太少,球隊之後被迫解散。[32][33]
在第一次職業橄欖球生涯結束後,內弗斯加入了MLB的聖路易斯布朗。他在1926賽季為布朗隊出戰12場比賽,其中11場擔任投手,在74-2/3局比賽的投球中取得了2勝4負的戰績和4.46的自責分率。[10]
1926年9月,內弗斯離開了布朗隊,轉而加入了NFL的德盧斯愛斯基摩人。[34]該賽季愛斯基摩人隊只有16名隊員,內弗斯在理論上1740分鐘的總比賽時間中打了1714分鐘的比賽。[35]愛斯基摩人最終在29場比賽中取得了19勝7負3平的戰績,在其中14場被NFL認定為正式比賽的對陣中,內弗斯共得到了71分,其中包括8次達陣、11記附加分和4記任意球。[8]新秀賽季結束後,內弗斯被一致選入1926賽季全美最佳陣容,併入選了多家媒體的第一陣容。[36][37]
內弗斯於1927年重返聖路易斯布朗。他為球隊出戰33場比賽,其中27場擔任投手,在94+2/3局的比賽中取得3勝8負的成績和4.94的自責分率。[10]
1927年,內弗斯成為德盧斯愛斯基摩人的全衛兼主教練。愛斯基摩人最終取得1勝8負的成績,在NFL中排名第11位。[8]賽季結束後,內弗斯再次被《綠灣新聞報》根據一份發給聯盟各隊經理和各體育記者的問卷調查的結果選入1927年的最佳陣容。[38]
內弗斯在MLB的生涯於1928年春季結束。在為布朗隊出戰的6場比賽中,他投了9局,取得1勝0負的戰績和3.00的自責分率。[10]1928年5月下旬,內弗斯被布朗隊以7,500美元的價格交易給了位於舊金山的PCL球隊米申紅人。[39]1928賽季,他為紅人隊出戰35場比賽,在206局中取得14勝11負的戰績,並在91次打擊中取得.374的打擊率。[11]事實證明,內弗斯的到來讓紅人隊的觀眾大增,斯坦福大學和附近索諾馬縣的球迷紛紛湧入球場觀看內弗斯的比賽。[40]
1928年9月,內弗斯重返斯坦福大學,先後擔任波普·華納的助理教練和預備隊教練。[41]1929年2月,內弗斯辭去斯坦福大學的教練職務,重返紅人隊。[42]他在1929年的PCL賽季中出場41次,取得7勝8負的戰績。[11]
1929年秋天,內弗斯重返NFL,在芝加哥紅雀擔任全衛。1929年11月28日,內弗斯在面對芝加哥熊的比賽中得到全隊全部40分,所創造的NFL球員單場得分歷史紀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9]此外,在當場比賽中,內弗斯6次沖球達陣,在新奧爾良聖徒球員阿爾文·卡馬拉在2020年聖誕大戰面對明尼蘇達維京人的比賽中同樣完成這一壯舉之前,這一紀錄一直由內弗斯獨享。[1]1930年至1931年,內弗斯在紅雀隊擔任全衛兼主教練的職務,並連續三年入選了NFL的最佳陣容。[43][44][45]
1932年1月25日,內弗斯在舊金山舉行的一場慈善橄欖球比賽的最後一次進攻中摔斷了手腕。內弗斯在之後宣布自己將在「身體還算完整」的情況下退役,並計劃在未來從事教練工作。[46]
教練生涯
1932年3月,內弗斯受聘擔任斯坦福大學紅雀橄欖球隊主教練波普·華納的助理教練。[47]1932賽季結束後,華納辭去了斯坦福大學主教練的職務,內弗斯在繼任者坦尼·麥克斯韋爾治下繼續擔任助理教練,直到1935賽季結束。在此期間,斯坦福大學紅雀橄欖球隊連續贏得太平洋海岸聯盟冠軍,並連續參加了三年玫瑰碗的比賽。[48]
1936年1月,內弗斯辭去斯坦福大學教練組的職務,前往拉法耶特學院獵豹橄欖球隊擔任主教練一職。[49]內弗斯上任當天,位於賓夕法尼亞州伊斯頓的拉法耶特學院停課,並舉行了遊行和街頭慶祝活動。[50]當賽季拉法耶特學院獵豹橄欖球隊的戰績為1勝8負。[51]
1937年3月,內弗斯從拉法耶特學院辭職,轉而前往愛荷華大學鷹眼橄欖球隊擔任後場和端鋒教練。當時愛荷華大學橄欖球隊的主教練是伊爾·塔布斯,後者是內弗斯在威斯康星州蘇必利爾高中時期的橄欖球教練。[52]內弗斯在愛荷華大學執教了兩年,戰績分別為1勝7負和1勝6負1平。[53][54]
1938年12月,在一個2勝9負的賽季之後,內弗斯被芝加哥紅雀聘為該隊的主教練。[55]1939賽季,紅雀隊的戰績更為糟糕(1勝10負)。1940年2月,內弗斯從紅雀隊辭職,並期望永久居住在舊金山。[56]
Remove ads
獎項和榮譽
- 在內弗斯離開斯坦福大學之後,該校宣布永久退役他的1號球衣。[57]
- 1931年,由波普·華納領銜的一個由12名頂尖橄欖球教練所組成的委員會評選出了史上最偉大的橄欖球運動員,內弗斯和萊德·格蘭傑並列第二,僅次於吉姆·索普。華納個人將內弗斯選為第一名,並稱他為「一名無可挑剔的橄欖球運動員」。[58]
- 1951年4月,美聯社將內弗斯評為史上最佳全衛,並作為第一批入選者在當年11月被選入全國橄欖球名人堂(之後更名為大學美式橄欖球名人堂。[59][4]
- 1963年,內弗斯入選職業美式足球名人堂。[5]
- 1969年,內弗斯被美國橄欖球記者協會(FWAA)選入史上最佳大學橄欖球陣容的全衛位置。[60][61]同年,他還入選了NFL官方評選的50年最佳陣容。[62]
- 1979年,內弗斯被選入灣區體育名人堂。[63]
- 2010年,內弗斯入選NFLN評選的史上最佳100名橄欖球運動員,名列第89位。[64]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1942年9月,39歲的內弗斯應徵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並被授予上尉軍銜。[65]1943年春,他被派駐密歇根州蘭辛的奧爾德斯炮兵學校,之後前往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巴巴拉海軍陸戰隊基地駐紮。[66][67]1943年10月,內弗斯前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南太平洋戰場,並於次年返回舊金山。[68][69]1944年12月,他在金銀島海軍基地駐紮期間晉升為少校軍銜。[70]1945年,他從海軍陸戰隊退役。[71]
1926年2月,內弗斯和瑪麗·伊麗莎白·「梅」·海格蒂在舊金山結婚。[72]在內弗斯駐紮聖巴巴拉海軍陸戰隊基地期間,他的妻子患上了肺炎,並在當年7月去世。[67]1947年2月,內弗斯和瑪格麗·盧克森·雷爾頓再婚,並育有一子一女。[73][74]內弗斯從橄欖球界退役後,先後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馬林縣的斯特羅伯里和蒂伯龍,並在一家葡萄酒協會和一家酒類批發公司從事公共關係和銷售推廣工作。[3][59]1950年,內弗斯和妻子在舊金山的KGO頻道開設了一檔電視節目。[75]
內弗斯於1976年5月在加利福尼亞州格林布羅的馬林綜合醫院去世,享年73歲。[3]媒體對他的死因說法不一,一說他患有腎臟疾病,[76]亦有說法指內弗斯一直在接受心臟病的治療。[77]
執教紀錄
注釋和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