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廈門特別市 (日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廈門市(1939年7月1日—1943年3月30日)和廈門特別市(1943年3月30日—1945年9月)是日本占領廈門時期的行政區劃。
1938年5月13日,廈門島被日軍占領;6月20日,成立廈門治安維持會。1939年7月1日,成立受興亞院廈門連絡部控制的廈門市政府,李思賢任市長。1943年3月30日,廈門市改由汪精衛國民政府直轄,並升格為廈門特別市;11月19日,廈門特別市政府的管轄範圍調整為:廈門島、鼓浪嶼、金門島、小金門島、浯嶼及其他附屬島嶼。廈門特別市政府原計劃設置市中心區、禾山區、鼓浪嶼區、金門區和浯嶼區等5個區,但後來僅設金門行政公署、浯嶼行政公署、鼓浪嶼行政公署等3個行政公署,也未劃定行政區域,事實上仍是以警區代替政區實行管理。1944年,廈門島設94個保,鼓浪嶼設5個保。1945年9月,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廈門特別市政府瓦解。1945年10月4日,國民政府重建廈門市政府[1][2][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