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井貢酒釀造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井貢酒釀造遺址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古井鎮的古代釀酒工業遺址 。該遺址是中國白酒品牌古井貢酒的歷史源頭與工藝基礎,遺址包括明代古井(相傳為北魏井[1][2])、宋代古井、明清釀酒遺址和明清窖池群四個單體,其中明清窖池群最早可追溯於明朝正德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中國目前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古窖池群之一。[3] 2013年5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古井貢酒釀造遺址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而發源於此的古井貢酒釀造技藝,於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5]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古井貢酒的釀造技藝源遠流長。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至東漢末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曾將故鄉譙縣(今亳州市譙城區)出產的「九醞春酒」連同其詳細釀造工藝《九醞酒法》一同獻給漢獻帝劉協。北魏時期的農學典籍《齊民要術》收錄了《九醞酒法》的全文,使其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被完整記錄下來的釀酒方法[6],也是古井貢酒釀造技藝最早的工藝源頭。[7] 2018年,古井貢酒釀造方法《九醞酒法》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蒸餾酒釀造方法。[2]
唐宋時期,古井貢酒酒廠所在的減店(今古井鎮)以生產「減酒」而聞名,當地流傳有「渦河鱖魚黃河鯉,胡芹減酒宴佳賓」的民諺。根據《亳州市志》記錄,明朝萬曆年間,減店一帶的酒坊已具規模,數量達到四十餘家。[8] 明代時,籍貫為減店的朝廷重臣沈鯉,將家鄉的減酒進獻給萬曆皇帝,深得皇帝喜愛,並被欽定為貢品,要求年年進貢,「貢酒」的名稱便由此得來。至清朝光緒年間,出身亳州的將領薑桂題再次將此酒作為貢品獻給慈禧太后。作為見證,古井酒文化博物館至今仍保存着一件據稱為當年慈禧專用的儲秀宮制豆青回紋大酒瓮。[9]
當代古井貢酒廠的前身,是當地一家名為「公興槽坊」的酒坊。其使用的窖池群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正德年間。該窖池群在一次重修時曾出土一塊界磚,磚上刻有「明正德十年 東北角界」的字樣,表明這批窖池至晚建於公元1515年,擁有超過五百年的持續使用時間。該界磚現保存於古井酒文化博物館。[10]
1958年,「公興槽坊」改為減店公社酒廠。1959年初,國家撥款10萬元擴建,並將減店酒廠改為省營亳縣古井酒廠,在同年將減酒命名為「古井貢酒」。[8] 1996年改制為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責任公司。[11]
遺址構成
古井貢酒釀造遺址包括明代古井、宋代古井、明清釀酒遺址和明清窖池群四個單體。廠區內現存兩口古井,宋代古井於1992年在廠區建設中被發現,經文物部門鑑定,是亳州地區首次發現的宋代水井;明代古井則發現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明清窖池群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至今仍在沿用。1960年,安徽省工業廳組織的專家團隊對窖泥進行化驗分析,發現其中富含超過400種有益微生物菌株。明清釀酒遺址是於2009年3月,古井公司在改造窖池展示空間時,在距離窖池約15米處發現了古代釀酒作坊的遺蹟和遺物。[12]
當代價值
古井貢酒釀造遺址及其相關的釀造技藝,是中原地區釀酒活動歷史演變的重要實物見證,已成為多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基地。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深刻融入了亳州地區的居民生活、風俗習慣與思想觀念,共同構成了當地獨特的酒文化及與之相關的養生文化現象。[13]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